前些日子,和小伙伴继续踏上寻物之旅,这一趟的目的地之一是去顺德的伦教街道探访一种传统染色技术处理的织物产品——莨绸,此物还另有一个十分唯美的名字:香云纱。
顺德区伦教街道的龙洲公路立交西侧,过了大良河桥,便能看到桥下的晒莨场,约有6个篮球场大小,晾晒是制莨工艺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光照的要求很高,通常4月开始,10月结束,但因为7,8月日照过于强烈,晒莨的工作往往会在7月停工,直至8月中下旬复工。我们算是赶了时间的巧,到达时,工人们正在场地上忙碌着一条条收起晾晒中的绸布,晒场铺满了一条条红棕色的绸布,用长竹竿压着。
我们在场边看工人们忙碌时,其实是有些疑惑为什么会这个时候把绸布收回的,直到工人们的动作越来越快,并且开始晒场上跑动起来,我们抬头看了一下天,才明白过来。此时,一大片低厚的乌云正从西边压来,风渐起,雨欲来。趁着工人从身边疾走而过的瞬间,我还是忍不住多余的问到“是不是因为要下雨,所以要把绸布收回”,工人师傅点点头。
其实就我们来说,能看到忙碌的晒场,也是一种幸运。至少亲眼看到了莨绸工艺中一个动态的环节。出发之前,我们也提前查阅了一些莨绸的资料,晾晒是制莨工艺中最为繁重的一个环节,绸布要经过数十次的浸染,自然也伴随着数十次的晾晒,遇到突然造访的云雨,这个次数还要增加。
繁复的工艺流程和人工,让最普通的莨绸价格也在每米150元左右,而那些花纹更精美的价格则更高,在此基础上加工出来的服饰价格更是是十分感人。也难怪这种触感特别的绸布再过去也是只有富贵人家才穿的起的高档货。时至今日,莨绸也几乎退出了大众服装市场,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在深圳有一个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在生产莨绸制成的衣物。当地的政府,在一些明说或不能明说的原因下,就在我们造访的晒场隔着公路的另一侧,早些年开工建了一个创意园,原本是希望围绕顺德伦教地区包括莨绸在内的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旅游项目,也帮助这些事物重焕生机。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从这个烂尾的园区里的宣传栏上看到的。
所以说,在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的世界里,总是会有用时光守护技艺的传承人爱好者,也有对市场嗅觉敏锐的资本和商人,有破败的烂尾创意园,也有坚持20余载的时装品牌。比起投机者,老手艺更怕的其实还是缺乏关注。只要有人愿意关乎这些老手艺,愿意重新挖掘它们的价值,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和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