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 第581天
【书籍】 《5%的改变》
【标题】行动带来好状态,好状态又能带来好行动。
【正文】
一,我的误解:不知道为什么,我之前对这本书非常抵抗,也许觉得李松蔚老师讲的不靠谱,我根本就改变不了自己,5%的改变有什么用,也许只是一个噱头。
我认为要改变就是彻底的改变。而这正是我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变的根源。
二、本书简介
本书囊括了心理学家李松蔚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干预的精彩案例合辑,覆盖人际关系、自我、亲密关系等多个领域,你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之处。
明明该做事了,却迟迟不愿迈出第一步;
明明想好好沟通,却忍不住发火;
明知要节制,却停不下来……
如果你也曾陷入这样的心理困境,如果你也想要改变又发现改变太难了,不如先试试只改变5%。
三、5%的改变要点
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打破惯性和困局,让行动本身开启正向反馈的向上螺旋:
行动带来好状态,好状态又能带来更多积极行动!
四、精彩案例
1自我——解决认知失调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先给失败找好理由”“焦虑成了我的舒适圈”
对于自己的行为,人们会有一个浅层次的反思,这个浅层次的反思就是我的失败主要来自不够自律。
如果反思再深入一点,你应该想到的是,你为什么不爱这件事,你为什么没有热情,这个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或者说,你为什么要在自己并不爱的事情上那么较劲,而不是去做一件自己可能更喜欢的事。
在社会心理学上讲,这个叫作“解决认知失调”——我找到理由了,所以都是我妈害的,然后就结束了。
2争吵
很多人说:“我控制不住情绪,我控制不住争吵,甚至吵完之后我都没法拉下脸去跟对方道歉,怎么办?”
“你可不可以给他们倒一杯水,你告诉他们,有的时候自己也说不出口道歉的话,但是我给你们倒杯水放在这儿(那意思就是别往心里去),我刚才是情绪上头。”
3投射
很多时候亲密关系就是用来去处理负面情绪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一些自己一个人承担不了的东西,去把它投到另外一个人上(在心理学里面叫投射)。
五、我的收获
读了本书后我明白,是我陷入了认知偏见。
我们能够从书中读到一个非常关爱和接纳包容他人的心理医生,给人带来的这种温暖的指引,让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变,做出小小的5%的改变难能可贵,它使改变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读后特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