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个月去人民大学采访一个论坛活动,一个公益性的对高校教师创业指导的培训课程,那天是他们的开班仪式。
被记忆拽回到两年前,大三,学校也为我们上过这样的创业课程,鼓励毕业生创业,当时的我们坐在学校三楼的报告厅里,学霸带着专业课的笔记,学渣就低头刷着手机,没有人在意那位陌生的创业指导老师说什么,尽管她努力想传授给我们些什么,但话音未落大概就随着夏天的燥一起融化到空气里了吧。
想起这些的时候我意识到,校园里的我们可以多任性。
学校安排我们听这样一堂讲座前,要先争取自己学校的教师去参加对教师的培训,而培训教师前又是对培训者的培训,像极了一条有序的生产线。在这个过程里,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因为是公益性质,大概也无利可图,而我听到最多的是,每个教师对自己学生利益的争取,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更多信息和创业机会。
但两年前,我们却能随意而坐,以一种慵懒的姿态星星点点阶梯式分布。
大四那年,有一次学院请来了一位资深HR专门为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学生开设讲座。我们未能“幸免”,在一个午后被班长的“要签到,不能代签”的夺命信息催到会场。
HR老师迟迟不肯开讲,因为很多人迟迟不能到场坐好,更有人带着零食而来,像是要来看场精彩的话剧。犹记得HR开口第一句便是:
在你们决定找工作前,请先学会尊重和认真。
气氛忽然凝重了起来,但散会后,便又裹挟着一幅幅天真烂漫的青春面孔,回到大学慵懒的生活中,仿佛大学就该是这样的气质。
昨天,看到一篇报道说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社会狠狠教育他。
我们这一代人,很少在童年经历过家长“棍棒”般的严格,即使犯了错,也常会被以“孩子还小”搪塞后,又是一派和平景象,或许只有在学校时才会被强制命令遵守一些规则。
等到上大学,我们基本都已成年,大学没有义务再一板一眼的命令我们上课要坐好、不能吃零食、不能玩手机等。现实是,当挣脱了束缚这一切都成为一种自律后,却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做好。
2.
读研的时候,第一天上课专业课老师忍无可忍的走下讲台对着一位同学呵斥到:出去!不想听就别来,后才知道老师在讲课她在下面吃早饭。读研的年纪,大都也近二十过半,仍有车祸现场般的课堂存在着。
从前,看到有老板抱怨自己现在招进来的员工,本以为是一股新鲜血液,结果却是各种散漫,比老板还老板。也看到有类似“为什么不想用新人”的帖子。而正在求职的书生们也在抱怨工作难找,offer难得。
回看我们升入大学的这些年,你是否习得了尊重和认真,并在细节上“体面”着。很多时候,或许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工作经验被淘汰,而是某个细节迫使对方宁愿放弃你看似完美的履历。可能是你的态度也可能是你被培养多年的慵懒气质。
于是,又想起当年那位HR的训斥:在你们决定找工作前,请先学会尊重和认真。所以,事出有因,无可抱怨。这里的前半句可以换成任何,比如在你进入社会前,比如生而为人。
人们热衷于成功学,成功学里教我们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如何修炼思维,创造成功…但是否我们可以先学会如何尊重、如何认真、如何成为体面的社会人。
3.
日语里有一句话叫:「迷惑をかけない」中文译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总觉得翻译的过程中总会丢掉些什么,所以,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们可能认为这话稀疏平常,但它确实成为了日本人的精神一种。
不给别人添麻烦,迁移到我们的文化里,不正是带着尊重和认真的心体面的生活、工作么。
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时间,认真的完成每件该由自己完成的事,让自己更加专业。
如今,经过校园仍会看到许多个踩着拖鞋慵懒得游荡着的身影,会想:啊~年纪小真好啊~做学生真好啊~可以任性着~但如那篇文章所言:…这个社会会狠狠教育他。
或许有些残酷也有些无情,但我们任性的气质,社会真心不会予以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