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瞎忙
毫不夸张的说,当下在这么多的职业中,幼儿园老师可以算的上是最忙的职业之一了。
这不刚开学,各类公众号就频发关于幼儿园老师工作的琐碎辛苦,当然也有快乐;身边的一些园长、老师也断断续续向我吐苦水,说太忙,太无奈。
忙什么呢?
督导评估、等级评估、主题审议、园本课程方案、课程审议、布置需要不断变化的主题环境、常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课题、论文、各种文档资料整理,比如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观察记录……
可是,很多工作中小学老师也是要做的,为什么我们就会觉得特别辛苦呢?
内卷呗!很焦虑,总想做到最好,可是很难。
为什么?
老师的水平就在那儿呀。现在老师不好招,她们觉得当幼儿园老师太辛苦,工资待遇又不高。
那你觉得这些工作都有意义吗?
…
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幼儿园教育中真正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二是幼儿园有没有内卷?
我试着来回答一下。
02.幼儿园教育中的“核桃”
先来讲个故事(故事很长,如果没有耐心,可直接跳过):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父。
他对老禅师说:“师父,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父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小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父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什么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也是我们教育人的行动指南。
不外乎,幼儿园教育也应以培养人为目的,那么,其“核桃”当然就是教育价值。朱家雄教授曾言,幼儿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先,文化传承为要,社会适应为旨,身心发展为依。有了这些根本的“核桃”,才能再往碗里放其他。
相反,如果我们先在碗里放置“大米”“水”“盐”等,那么,“核桃”就没位置了。
就如前面园长所言,老师对课题、审议等工作觉得力不从心,如果连最基本的一日活动,甚至是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还没有做好,何谈研究呢?
恰恰,我们都明白研究撰写这么多各类主题、课程项目,背后都是为了孩子,而非只做文字游戏,或是为了某个所谓的奖次。
如果没有“核桃”,做这些事情让我们看起来异常忙碌,实则却毫无意义,都是无用功。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晰的分辨工作中的“核桃”在哪?这样就生活就简单多了,工作也就轻松多了。
03.幼儿园的内卷
1.什么是“内卷”?
内卷的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现在其意义延伸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的竞争。比如你发5篇文章,我就要发6篇文章……
我理解的内卷是在没必要竞争的地方,拼命地做无谓的竞争。而且有些人还特努力,真可怕,越努力越可怕。
2.幼儿园内怎么卷?
一是某些园长为了幼儿园或自己获得更高的等次,更多的荣誉或是所谓的社会评价,和其他幼儿园进行各种无意义的比较、竞争,导致幼儿园老师被迫瞎忙,忙这忙那,不知所措。似乎越忙,老师的觉悟越高;越忙,领导的成就就越大。这让老师们疲惫不堪。
二是很多老师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相对而言,幼儿园老师从小到大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比较简单,知识架构也比较单一。很多老师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比较模糊,会有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儿。就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刚落入兔子洞的爱丽丝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一样。幼儿园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自己却从来不去过滤,不去思考。但当遇到难题困惑的时候,又不善于分析解决,常会抱怨“那是领导让我做的。”不耐烦,不情愿,以至于老是卷入想做好又怕做不好,怕做不好又抱怨连连的恶性循环之中。
3.怎么解决?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老师个人,关注育人,关注自身成长,而且是要长期持续的做这件事。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访谈,记者问一位知名企业家:“如何保持竞争力?”这位企业家回答:“不要去和别人竞争,竞争降低竞争力。”
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同理。
去做,持续去做,长期持续去做。那些和长期无关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
总之,请记住:事情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