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本学期安排了名师课堂。这些短短的时间了,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教学经验,从中领略到了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李华老师关于“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李华老师在课上讲到,阅读扩大教师的专业视野,视野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敬业、自律。读书就如同行路。读的越多,境界就越高。在课后阅读了吴非老师所著《致青年教师》后,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做有胸襟的老师。要理解学生在成长阶段的不成熟,并用合理、恰当且易接受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不要着急。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快显现出来,而是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学问;3.教师的心中要装满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做到关爱学生,只有心中装满学生,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推进教学的有效进行;4.要尊重常识。5.不放弃理想。既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也不能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人无完人,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6.老师要将自己的善良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二、张锋老师以一名教研员的身份通过“另眼看教研”来阐述教育观:关于专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一个教师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教学效果。首先,对待学生的态度:1. 关爱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对其困惑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2.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和歧视中学生,不体罚学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意识是存在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因此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感同身受,真诚的为学生解决问题。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超前的学习。既要使大部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也要帮助部分同学扩大的学习深度和广度;4.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主发展,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积极的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1.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2.要有多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仅是某一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丰富的,能够考察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3.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是不断学习和进取。
三、冯彦老师关于二十余年教学经验的心得分享:1.教师的职业原则:爱心和规范。作为一名教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高尚师德的真谛。它要求从业者对“教师”职业抱定一颗热情之心,崇敬之心,纯粹之心!要以学生的美好未来为目标,把它作为从业的最高理想,以求灵魂深处的那份安宁。而对于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应在规范的约束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应给学生制定必要的规定,并严格落实,使学生在一定规范下自由的成长,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个性;2.教师的专业素养:学识和技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更要具备优异的教学技能。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听课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3.教师的专业精神:磨练、积累和研究。教材是死的,教师的教学不是备一次课就一劳永逸的,应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理解,把教材教活,教精彩。
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根据学校安排,我们在本学期安排了名师课堂。这些短短的时间了,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教学经验,从中领略到了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这些名师不但关注学生,关爱学生,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李华老师关于“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李华老师在课上讲到,阅读扩大教师的专业视野,视野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敬业、自律。读书就如同行路。读的越多,境界就越高。在课后阅读了吴非老师所著《致青年教师》后,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做有胸襟的老师。要理解学生在成长阶段的不成熟,并用合理、恰当且易接受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2.不要着急。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很快显现出来,而是鼓励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学问;3.教师的心中要装满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做到关爱学生,只有心中装满学生,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推进教学的有效进行;4.要尊重常识。5.不放弃理想。既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也不能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人无完人,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6.老师要将自己的善良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二、张锋老师以一名教研员的身份通过“另眼看教研”来阐述教育观:关于专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一个教师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教学效果。首先,对待学生的态度:1. 关爱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对其困惑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2.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和歧视中学生,不体罚学生。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的意识是存在于教师头脑之外的,因此教师应该理解学生,感同身受,真诚的为学生解决问题。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学生的发展具有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尽可能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超前的学习。既要使大部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也要帮助部分同学扩大的学习深度和广度;4.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主发展,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积极的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1.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2.要有多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仅是某一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丰富的,能够考察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3.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待自己的态度应该是不断学习和进取。
三、冯彦老师关于二十余年教学经验的心得分享:1.教师的职业原则:爱心和规范。作为一名教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高尚师德的真谛。它要求从业者对“教师”职业抱定一颗热情之心,崇敬之心,纯粹之心!要以学生的美好未来为目标,把它作为从业的最高理想,以求灵魂深处的那份安宁。而对于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应在规范的约束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应给学生制定必要的规定,并严格落实,使学生在一定规范下自由的成长,充分展现学生发展的个性;2.教师的专业素养:学识和技能。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更要具备优异的教学技能。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听课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3.教师的专业精神:磨练、积累和研究。教材是死的,教师的教学不是备一次课就一劳永逸的,应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理解,把教材教活,教精彩。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