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极令人震撼的,作为人类时间刻度的“最稳定”的存在,肉眼完全看不出任何区别的太阳,也成为了欺骗者。这众多欺骗者中,究竟什么是不变的?不变与变之间的转化何以可能?
借用斯宾塞·约翰逊的回答,我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为什么说一切都在变化?我认为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性的东西本身就是可变质的、不稳定的。而那些可以说“不变”的,则一定不能是物质的,而只能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比如毕达哥拉斯的“数”,1+1=2,“不确定”,便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上,“让变化的不变”正是现今不少人在尝试做的事情,比如说,对抗每分每秒的老化,而达到“青春永驻”,但即便我们有着先进的医美技术,也只能是延缓衰老,而不能抵抗衰老。因此,我认为,除了让物质的东西在思维中被抽象出来,对于“让变化的不变化”,我们别无他法。反过来,让“不变的变化”,则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我们似乎没有办法改变“1+1=2”,但在合作共赢的实践中,我们却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尽管如此,生命中还是存在唯一确凿地事情,那就是个体最终的消亡。更可悲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此却越来越清晰地无助。面对这既定的结局,为什么我们还是义无反顾?换句话说,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显然地,这个答案我们无法向外寻求,只能诉诸内心。那不妨问问自己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考研,那么考研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追问下去,看到一个比较本质的东西即我们都在追求一个“好的生活”。奇妙的是,从柏拉图开始似乎就在解决如何获得good life or how to be a good person的问题,到如今我们真的解决了吗?我们甚至依旧没搞懂为什么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好人,需要一个好的生活。努力只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时而停下来问自己原因,却找不到原因的原因,找不到便罢了,继续埋头努力生活。
但如果我需要一个答案,我会告诉自己: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与越来越清醒地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痛苦地意识自己的存在,努力地“追求”消逝总好过终生的“不在场”,笨拙地触碰永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