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道德经说什么》16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R十行采集:

1.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这个士的本意就是做事,领着大家做事的这些人就是一个阶层,就是基层的领导者、管理者。这些人需要蛮高的智慧和素质。

2.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这里的犹跟豫指两种动物,引申为小心谨慎的意思。

若冬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若畏四邻:防人之心不可无。遇见事情的时候能够有一份警惕之心,这样我们就会少受很多的损失与伤害。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什么时候最容易把事情做砸了呢?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因此谨慎是我们做事时第一个重要的素质和修养。“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忘初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4.俨兮其若客:端庄严肃得像到别人家里去做客一样。

5.涣兮若冰之将释:讲话做事温暖得像使人心里的坚冰一点点被融化一样。语言伤人就像钉子钉在墙上,就算把钉子拔出来,那个眼还在,很难弥合,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温暖。“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冰释前嫌。

6.敦兮其若朴:朴(pǔ)本义:未加工的木材。做事要厚道,敦厚老实像木头。

7.旷兮其若谷:虚怀若谷。做事要宽容,一要能容人,用人所长而非用人所短。二要能容事,不要挑事儿,要成人之美。三要能“容言”,哪怕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8.混兮其若浊:和光同尘。海纳百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徐”字用得太漂亮,要有耐心,要慢慢来。越遇到事情的时候,越要让自己先静下来。我们现在生活在历史上最浮躁的一个时代,所以我们要有定力,要学会沉淀。宁静以致远。

10.人这一辈子就是求心安,有了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宁静下来的地方,就是我们安心立命的地方。“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1.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怎样才能让心安,持续长久呢?这是一个反者,道之动的思维——“动之徐生”,越是在动的时候练出来的这种静的本事才能长久。

12.保此道者不欲盈:“事勿求满”,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求完满,“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13.蔽而新成:舍蔽而求新。越不欲盈,越不求多,少则得多则惑,这样才能蔽而新成。 “革故鼎新”。

一行精华: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感受,启发,行动:

1.本章详细阐述了领导者做事的素质:豫,犹,俨,涣,敦,旷,混。即谨慎,严肃,温暖,敦厚,宽容,心胸宽阔。而每一点都用了形象的例子进行阐述,便于读者理解。

2.而本章精彩的部分在“静之徐清”和“动之徐生”,一方面提供了领导者处事的基本原则,即静,这样就不会着急,就可以徐徐图之;另一方面则再次用对立辩证的哲学思想,将动与静结合起来,提出处事要静,但必须在动中修炼静,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想,既考虑了理论,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人读后细细想来,有拍案击节的冲动,也有抚掌微笑的领悟。

3.本章最后一句则是点题之语,虽然前面讲了这么多素养和要求,但最终提醒读者,不要贪多嚼不烂,要抓住重点。不要求满,求盈,而要学会舍弃,蔽而新成。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动静结合的根本,培养适合自己的领导方法和技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