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暴虐淫威他宁死不屈 一沾酒色竟气节全无
芭莎艺术作者:李姗
若要谈艺术家的个性,陈洪绶可谓极具风格的绘画大师。他不仅多才多艺,所绘山水、花卉、人物多精品佳作;他还个性傲兀古怪、放诞倔强,带有极强的政治倾向。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懂女人、爱女人的画家。
少年,才华横溢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能诗文,善书画、山水、花卉,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他儿时以蓝瑛为师,而蓝瑛渐渐自愧在人物写生上能力不及学生洪绶,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曰:“此天授也。”
陈洪绶笔墨向以高古人物画著称,与崔子忠齐名,时有“南陈北崔”之称。后与蓝瑛、丁云鹏、吴彬合称“明末四大怪杰”。笔法古拙挺秀,造型富于夸张,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还著有文集《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幼年并非普通人家的孩子,虽不算显赫的官宦世家,却也算是锦衣玉食的大好人家。之后家道中落,四岁时便展露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
相传,陈洪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八九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见了,吓得赶紧下拜,并且长期供奉。
出生够好、天赋极佳、谦虚好学,四岁便能画大幅的神像,十岁的笔墨如得天授。十四岁时,他凭手中之画,能换回不少银两。不满二十岁时,祖父与母亲去世,他哥哥一心想吞掉家产,陈洪绶就将自己的一份拱手相让,离家出走客居绍兴。
在绍兴,他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1616年冬,陈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仅用两日完成。画中的屈原没有史书上歌咏的绰约风姿,孤独、瘦削,跨剑踯躅,眉宇间忧愁,不禁让人心碎。
天启三年(1623),陈洪绶的妻子萧山来氏染病去世,后来又娶了杭州韩氏。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为求官来到北京,与当时步入仕途的文学家周亮工交好。
后因为捐助资财进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有机会欣赏和临摹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但由于目睹政权的腐败,当崇祯帝任命他为内廷供奉宫廷画家时,他抗命不就。
明亡后,陈洪绶出家当了和尚,名悔迟。他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见哭”。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卖画。
顺治九年,在杭州卖画度日的陈洪绶,突然如痴如狂、东躲西藏,从杭州回到绍兴,不久就离奇死去。一说他“才多不自谋,有黄祖之祸”,被田雄所暗杀;一说是被杭州卢子由所害。逝后,他被葬于绍兴谢墅官山。
“国破家亡身不死,此身不死不胜哀。”对现实不满,又不能发泄,只能表现为放浪形骸的狂士,如同竹林七贤那样的佯狂。这种不合作的狂士风度,是新朝当权者不能容忍的,死于非命似乎是必然的归宿。
老莲的画,乃一代绝作
陈洪绶的花鸟作品取材雅致、构图形式变化多样;造型的夸张、古朴,自然用笔凝练流畅,但又不缺乏节奏变化。设色的古艳淡雅,变形装饰的趣味风格,加之诗文书法的支撑,使得绘画在平面的绢帛画纸上赫然矗立“静穆浑然”的意向。
陈洪绶的构图大胆活泼、自成一格,画面用线设色有独特之风味,气韵古朴、神态生动,不得不说陈洪绶的花鸟画独具魅力而又妙不可言。
他绘画的突破还在于以毫不逊色于水墨大写意的个性表现意识,以既写生又变形的独特表现形式,成为晚明工笔花鸟创作的一个亮点。
陈洪绶的人物画受周昉的影响很大,明清仕女多画清瘦,唯独他笔下多肥态,不从时流,力求古意。他画的人物画都加以适当的变形与夸张,圆浑丰满而又生动。线条多细润,多有变化,且内含刚劲。
陈洪绶所画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清晰、流畅,钩勒有力度,整体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称三百年间没有他这样格调的笔墨。他设色也颇为古雅,可以很巧妙的表现出所绘人物的精神。用笔转折流畅、绝无拘泥,虽与晚年圆浑古穆的画风稍异,但婀娜之趣始终如一。
从其书法中,观者能感到陈洪绶作书的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
释文:入山春事见,斸笋与收茶。秧未能青浪,田犹存紫花。游盘穷暮景,笑语度轻车。更喜钱多带,村醪竟不赊。绶。 钤印:洪绶(白文)
《屈子行吟图》的深刻思想内容,标志着陈洪绶是一位具有平民气质和民族正气的画家。继这件作品之后,他创作了《西厢记》、《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绣像插图。
其中特别是《水浒叶子》,以转折有力的线描,勾画出四十位梁山英雄好汉的形象,歌颂了他们勇于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精神,成为陈洪绶一生最精心的佳品,明末清初画坛上具有进步思想内容的杰作。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实际上这是一种与酒筹、酒令相类的东西,称为“酒牌”。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群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明清之际,其模仿者达数千人,作品与技法远播日本与朝鲜。
清初期,陈洪绶面对明为清所灭、友人相继殉国的情境,深感亡国离乱之痛,产生了隐遁避世的情致。此图绘成后的第二年六月,他就在云门寺剃发为僧,改号“悔迟”、“悔僧”、“秃翁”,亦号“云门僧”、“迟和尚”等。
图中山石、树木法自蓝瑛,多以中锋行笔,笔致粗犷,点染生动,于雄浑中见朴拙蕴藉,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民族气节不谈酒色
这样的奇才,往往有奇特的品格,或许可以概括成“狂狷”二字。那是类似于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恃才傲物、放浪形骸、不拘小节。
陈洪绶个性傲兀、性情放诞,喜好女色,陈洪绶喜欢“纵酒狎妓”作画,有他的诗《赠妓董飞仙》为证:
桃花马上董飞仙,
自擘生绡乞画莲。
好事日多还记得,
庚申三月岳坟前。
诗中谈到桃花盛开的春天,骑马而来的董飞仙,拿了绢帛请陈洪绶画莲花,陈洪绶由此想起二十三岁时与她同游岳坟的美好日子。
毛奇龄对这首诗有这样的说明:“老莲总角为画,便驰骤天下,特以好酒,尤好为女子作画,故女妓每载酒邀作画。是诗实录也。”由此看出陈洪绶热爱纵酒放歌、美女环绕的生活。
在《陈老莲别传》与《陈洪绶传》两则传记中也均有记载:“非妇人在坐不饮;夕寝,非妇人不得寐;有携妇人乞画,则应去”。言下之意没有女子相伴不喝酒,没有女子相伴夜晚不能入睡,只有女人向他求画,他才肯答应为之作画。
所谓“客有求画者,虽罄折至恭,勿与。至酒间招妓,辄自索笔墨,小夫稚子无勿应也。”因此可见陈洪绶的风流韵事。
有钱人拿了大把的银子恭恭敬敬来求画,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有女人,他自己都会找来笔墨作画,即使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儿,他也都有求必应。
活脱写出此人可爱的还有清人毛奇龄《陈老莲别传》里的一节,说的是1646年夏天,陈洪绶在浙东被清军所掳。“急令画,不画。刃迫之,不画。以酒与妇人诱之,画。”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作画他都不肯,可是只要给他酒和美女,立马答应,这样的性格还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他甚至成为历史上见过狐狸精的画家。《陶庵梦忆》记述了他的好友一次喝高了去追一个陌生女郎的事。说的是1639年,时近中秋,张、陈二人在西湖边的画舫应酬回来,看到月色明亮如许,两人又乘兴划船到断桥,一路饮酒、吃喝,不亦快哉。
途中有一女郎要求搭船,此女“轻纨淡弱、婉瘗可人”。本来喝得昏昏欲睡的陈洪绶就像打入了一针兴奋剂,他以唐代传奇中的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自命,要求此女同饮。女郎竟然也一点不扭捏,欣然就饮,把船上带的酒都给喝空了。问女郎家住何处,她总笑而不答。等她下了船,陈洪绶在后面暗暗跟踪,只见此女身影飘过了岳王坟,就再也找不到了。
陈洪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面对民族大义和美酒、美女,他呈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些时候艺术家的品格甚至像个孩子一样令人忍俊不禁。不过,陈洪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他所创造出的成就也是后人难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