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战场瞬息万变,解放战争的时候,我军踏足的战场那是不计其数,有打得十分漂亮的,也有那些个不太顺利的。
今天,就讲三个我军吃的败仗,还是在我众敌寡的情况下败的。
一、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8月,大同的守军不到2万人,而我军可是达到了12万人。
这怎么看都是稳赢的战役,但偏偏就败了,那么到底怎么败的呢?
当时,我军出击的是晋察冀军区联合晋绥军区,我军的敌人,也就是大同的守军是阎锡山的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
大同守军被我军围了个水泄不通,阎锡山派过来的援军每一回都是被我军打跑了,阎锡山无奈只好向蒋介石求助。
蒋介石派了傅作义前来救援。
傅作义表面上可是没着急直捣大同,他兵分三路,让这三路军攻打集宁、卓资和凉城。
对于傅作义的所作所为我军纷纷猜测其真实意图。
8月2日,阳高会议,很多人认为:傅作义不会带很多兵来,行军速度也不会快。
就是因为我军轻敌了,在卓资仅留了少量兵力,结果傅作义让三个师再加一个炮兵团攻打卓资,只有8个小时,便拿下了卓资。
这是我军指战员第一次失误。
然而事情并没有出现顺利的转折,而是很快情况急转直下。
傅作义拿下卓资后,我军又开始分析,大部分人认为:傅作义现在有两条路,一条留在卓资休养生息,一条全军出击拿下凉城。
然而,傅作义却走了第三条路——打集宁。
这一下可打了我军个措手不及,我军大队伍都离集宁挺远的,集宁留的兵也不多,就留了三个团。
庆幸的是,我军的援军来的正好,集宁才没落到傅作义手中。
本来我军应该乘胜追击,但是,一方面我军又有点轻敌,另一方面我军疲乏了。就这样给了傅作义军队反抗的机会。
这边傅作义拼死反抗,那边傅作义的援军到了,而这时我军指战员竟让我军停止打傅作义,反而去打来的敌人援军。
结果,两拨敌军都没被消灭,傅作义得到了反扑的机会,一举拿下集宁,然后又拿下了大同。
这便是我军在这次战役中的第二次失误。
二、张家口战役
大同一破,张家口危矣。
张家口可是咽喉要道,张家口连接着北、东北、察绥,还是我军拿下的第一个省会城市,所以这一块可谓是重中之重。
这么重要的地方哪方势力都想要,蒋介石看我军拿下后早就想抢了,而我军也是下令要守好张家口,时刻处于戒备状态。
蒋介石派了几波得力部队,甚至把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派出来了,可是就是攻不下张家口。
蒋介石无奈,只好又派出了傅作义。
傅作义本来是不太想出兵的,但蒋介石告诉他,如果拿下张家口,张家口就归你统辖,这傅作义才答应。
傅作义给我军放了很多烟雾弹,让我军以为傅作义的军队肯定从怀来发起进攻。
结果,傅作义早就埋伏好准备打我军个措手不及。
我军看着傅作义打进张北县城,狼窝沟也被攻占了,我军的聂荣臻为保存实力,忍痛带领军队撤离张家口。
这场战争,我军有兵力20多万,傅作义只有7万,可我军还是败了。
三、南麻临朐战役
这是因暴雨引发的败仗。
孟良崮战役没过多久,华野开始分兵。
一共分三路,前两路暂且不表,就说陈毅和粟裕带领的这一路,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留在内线找准时机消灭敌人。
蒋介石一看,华野居然分兵了,于是他也分出军队分别对我军拦截。
粟裕一看,机会这不就来了么,于是他瞄准了黄百韬这一路。
本来计划的好好的,结果一场接着一场的暴雨,把我军战斗的希望之火越浇越小,阻碍了行军进程,错失了最佳战机。
粟裕没气馁,反而转移了注意力,又盯上了在南麻的胡琏。
这胡琏可不好对付,这小子才贼呢,在南麻翻天覆地,我军都要烦死他这一路了。
结果,打了四天四夜后,我军好不容易眼瞅着就要靠近敌人主阵地了,一场大雨我军又没成功。
粟裕无奈放弃了打胡琏的计划,转而打李弥。
结果,一场暴雨,都给粟裕整无语了。
山洪暴发,我军不光前行阻碍重重,物资、兵器也是被水冲跑了不少。
因此,粟裕发动的三场战役都失败了。
其实,要是没有这些失败的经验教训,哪里来的以后的胜利?
成大事者,不都是一步一步踏着失败的道路,走向成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