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离年就近了,老话说的好:紧腊月,慢正月,不紧不慢是二月。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小姑娘要花,小伙子要炮,老婆要衣裳,光打老头光脊梁。
进入腊月,赶集的都多了,给家里置办年货的多了,给孩子们买新衣服,那时候穷,只有过年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服,所以也有句老话说,小孩过年,大人过难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妈妈给我们买不起衣服,但妈妈会做衣服,所以上街买的布,回来照着邻居家的新衣服给我做的夹克,其实那件夹克我现在想想,比买的要好太多,可我还是不开心,哭得很伤心,还记得有一年妈妈给我做的新棉袄,现在想起来,那是我这辈子穿着最暖和的棉衣服。
过了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去赶集,剃惊喜,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再把需要的年货都置办回来,二十八贴花花。
那时候的农村,房子还是土房子,到过年的时候,父亲会上街买些报纸,拿回家用面糊糊,把报纸糊在墙上,然后在贴几张在街上买的年画,一下子感觉焕然一新,二十九开始炸年货,一早妈妈把发好的面从被窝里拿出来,开始炸油条和菜角,那时候过年走亲戚,买不起礼物,我们那里都是挎着篮子里面放着油条菜角,每家每户送,需要看长辈了,会买两盒果子,用红纸和纸盒子还有纸线包的那一种,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会把里面的果子偷偷的吃掉哦。
光棍光棍你别急,三十还有个露水集,为什么是露水,因为时间短,到中午就结束了,赶集的人都要回家过年,不再卖东西啦。
三十一早父亲起来扫院子,打扫卫生,然后把买回来的肉包饺子,蒸蒸肉(蒸肉是我们老家才有的一种吃法)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早上吃饺子,中午吃蒸肉,家里亲戚来了,把一大箅子蒸肉一热,在一人一碗米汤,这就是最好的待遇,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多少在外的游子回到家最想吃的一道菜。
三十吃完饭父亲就赶快贴对子,因为在农村有一种说法,如果你去要账,看到人家家贴完了对子,就不能再要账,在哪个穷苦的年代,我爸爸最怕人家去要账,家里孩子多,每一年收入都是负数,我记得过年的肉钱都是先赊着,等过完年到了二月再慢慢还。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熬年,孩子们和大人都聚集在村里唯一一台电视机前看春节晚会,每个人兜里都装着瓜子,吃在瓜子看着电视,无比喜悦。晚上睡觉把新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枕头旁边,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初一早上,一早就醒来了,穿上新衣服,妈妈已经煮好了饺子,这时候我们不能先吃,要给去世的老人上供,再给邻居,村里的长辈每家每户端一碗,表示敬意,有的时候妈妈端去一碗,还会再端回来一碗,等吃的时候,锅里的饺子就是各种馅都有,每个人还盼着吃到妈妈包的那个有福的饺子,谁吃到预示着这一年有福气发大财。吃完饭大人给小朋友们一人两毛钱压岁钱,每个人心里无比喜悦,小朋友们兜里都装着糖和瓜子,男孩子装着鞭炮到村头聚堆玩耍,大人们都去拜年了。
初二走舅家,就是妈妈的娘家,初三爸爸伯伯们一起去走奶妈的娘家,这种老表,姑姑舅舅大姨妈的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也很热闹,那时候没有电灯,只有蜡烛和煤油灯,正月十五也要张灯结彩,但那时候条件有限,我记得爸爸把每个地方都点上蜡烛,厨房,牛圈都要点,小朋友们一人挑一个灯笼到村里人多的地方,比赛谁的灯笼漂亮,我记得那时候买不起灯笼,妈妈还手工给我做了一个灯笼。
到正月十六是娘家一大家族来你家走亲戚,亲戚一走年过的差不多了,但还是要持续到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要蒸花枣馍,过完二月二农民们才出去干活,这才是过完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