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明白时日可贵,是在儿时的四月。犹记得那年,天空蔚蓝,我和发小在汾河公园的沙滩上奔跑,母亲在身后追赶着,叫喊着让我们慢点。我跑累了,就驻足原地,歇歇脚,随后接过母亲手中的保温壶,一口凉白开下去,便有欢喜这向远处跑去。
跑累了躺在草地上,我也会陷入潜意识下的冥想。那时候总感觉时间很漫长,看着天空,总感觉我会有一个夏天的时间,学会骑车,学会打球,学会做一些基础的家务。可能拖拖拉拉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年纪尚小的我也不会因为无限制的玩耍就会换来无限制的开心,记忆中最多的感觉是那种瞬间由心而上的“倦烦”。会突然失去一切乐趣的来源,会突然把自己放在悲情的角落,然后定格升温,直到日落,城市华灯初上,才会猛然回过神来。在那些无忧无虑的夏天,总会因为母亲没晾好水而撒气,总会因为母亲叫我回家而厌烦,这就是小时候的我,最真实的写照 。
时间回到20年后的今天,当我独自站立在门诊大楼外,天空和阳光的角度刚刚好,让脑海里那些画面反射过来,我会想起那些年奔跑的我和身体健壮的母亲追赶我的样子。所谓父母孩子不过是人间的一场完美际遇,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在前面跑,他们在后面追。等有一天,我们突然明白世事无常,开始关心时间,计较菜价,变成和父母一样角色的人的时候,我们想回头,却发现,父母早已不在身后。于是我们猛然转身才发现,父母走到前面,而我们又开始追赶。像幼时一样,只是角色变了。唯一不变的是父母亲对于我们的顾及偏执,小的时候他们不叫我们跑太快,因为怕我们摔倒。长大后,他们却告诉我们不必再追,因为这就是生命。
在人生的某个路口,我们终究会走散,我们终究会接受命运的安排。有了孩子后的我更加明白了母亲曾经追赶我的意义。而孩子与我而言是重要的,正如母亲当年爱着我一般。孩子与我的意义不是为了防老,也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让我参与了一个新生命从出生到长大的整个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让我反复想起父母对我的教育,让我在这些日子中重温那些年属于我的满满的爱。
今天在医院和一个年轻男子聊天,他说他很后悔,我说你后悔什么,他说道正是因为这次无法逆转的病痛他才将母亲的生日铭记于心。我很纳闷的问这是什么逻辑,他说他已经在无数张治疗单子上填写了无数遍母亲的身份证号,而身份证号中间的几位就是母亲的生日。话音刚落,他变满眼泪痕的离开了。对于此我感受很深,我也曾忽略了那些爱我的人,我也曾久久没能记起母亲的生日。
这些年,我将心中满怀的热情用在大多无畏的事情与人身上,它们消耗着我,吞噬着我。母亲治疗走过的这半年中,我重拾了心情,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开始接受更多不适的现状,一系列的改变也让我一次次感受到生命逆流而上的困境,但是我享受这种感觉。
不退缩,不放弃,更多的积极,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