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就是面包。不知道是几天前打开的文档,电脑竟然还记忆着。
就接着写写神奇的面团和面包吧。
说下最近,超级懒惰。很久都没法写出长文字了。心思飘忽,一会刷下微博,一会刷下股市,时间就这么到了下午三点。
网络琐碎八卦的信息进来的太多,感觉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股市进进出出,收益显示今年收益率-6.21%,跑输沪深300 -8.12%。
这是何苦呢!
在这忙乱而有损失的日子里,心里有个惦记,就是做面包。
这里,就要开始仔细说说做面包的内在魅力了。
先感谢B站的各位面包大神,没有他们的无私分享,做面包的起步挺难的,尤其像我这种连和面都觉得陌生的南方人。
面团很好玩,混沌到有序。古文中描述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状态,就用了“混沌”这个词,那是什么呢,无法看清,无法描述,朦朦胧胧的。如果想感受“混沌”,揉个面团体验一下是最直接的。面与水混合的初始,就是面糊,那种黏糊劲可大了,你的手在其中,又多余又无力自拔,只能无奈的、用力的在面盆里搅动着……你吭哧吭哧地搅动风云,面糊糊被你推来推去,一会A沾上了B,一会B又带起了C,总之,这种面与面的链接,无穷尽也。过了很久很久,面糊糊才渐渐成型了,成面团了。
如果你是面食高手,当然会觉得我夸张了,不过十来分钟的“搏斗”罢了。但清晰记得第一次和面的感受就是水与面粉比例失调,调了又调,过程艰难,汗流浃背。做面包真的属于深度体验食材性质和状态的一种活动,久而久之,你和面粉、面团就亲近了。尤其后来掌握了诀窍和工具使用后,和面过程可以形容为云淡风轻了。对于生活有时间,无聊不知道干什么的人,向你推广自己做面食吧,很解压,又可以吃掉它。
我最近只做一款面包,其实可能是只会做这一款。它从原料到过程都深得我心,心里已经决定做个一百遍,直到深刻地掌握它的制作。没办法,就是这么求真。
这款面包,UP主称它为“免揉乡村欧包”。名字特别打动我心,“免揉”二字的吸引力了,对于面食菜鸟是无比吸引的;“乡村”也是一瞬间心就放松了,“欧包”嘛,当然就是它的类型了。食谱还是面和水、酵母、盐、糖的混合,但做法主打的就是把过程交给时间。人主动参与的部分,比起做其他品种的面包,算是很少很少。“免揉”有点儿夸张,但人在其中的贡献,就是准备材料、整理两次面团,之后等待10小时以上,然后可以烘焙,就可以拥有特别耐吃、好吃的乡村欧包了。吃的时候,忍不住沉醉于自己的手艺,你看面包内部的纹理,因为你的参与,面团变得更美丽了。如果拍下照片,会更得意,日常的烹调升级为艺术氛围的活动了。
这可能就是做面包的极大乐趣所在。从做到吃,你投入其中,专注,真的会创造魅力。
之后,我观看了欧包的各种制作视频,发现我掌握的,也许是个极简、极基本款的食谱。如果以后手艺进阶了,换上自己发酵的菌种,多参与一些过程,就能做成特别贵的酸种面包了。原来自己和贵价面包之间的距离也不是太遥远,甚至可以在未来掌握它。做面包虽不算大成就,但体会的成就感还是满满的。
除了这些,做面包有个很特别的环节,就是香气。查了资料,说那是美拉德反应带来的迷人焦香,这种香气会作用于你脑部感知愉悦的神经,你闻到后会相当愉悦。如果说什么能抚慰人心,面包的焦香应该能占据一席,那是日常生活的小确幸。
在多次制作面食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耐心,有些东西,你有初心,但是不给予时间和耐心,是很难获得好的成果。
从面包开始,还是开始继续做面包吧。
后记:
好奇自己最近爱吃烤面包的身体原因,问了DEEPSEEK,它说了很多,简而言之就是:
首先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焦香,会让脑部的神经获得安慰,并提醒我,如果有感觉压力,也可以通过冥想和锻炼的方式获得。
然后提醒,经常食用烧烤食物也有健康隐患,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配方来制作面包。
同时只爱单一食物也要注意,可以去检查身体,确保健康。
(真是面面俱到的AI,不得不为它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