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

这本书真是读了好久才读完,并不是因为字斟句酌,也不是因为深究其中的典故缘由,纯粹是因为懒,因为读书的时断时续,而本书也恰恰是给我这个毛病开出了一剂良方。说到良方,那就开门见山,先说明吧。曾文正公的自律和自省,是我学习和追求的榜样。此时,恰逢我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担任设代的日子,日历已经是2021年底,队里的同事撤场撤的也差不多了,加之近期,掀起了一波回国热,我的内心也不免波动起来,总是会想,万一大家都走了,只剩了两三个人,我就像许三多留守钢七连一样,我能否做到自律,坚持自己的工作和安排呢?我能否战胜自己的内心,利用这段时间实现自己的一些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没什么信心的,因此,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刻意地读一些鸡汤文,读一些时间管理的书,直到今天读完了此书。我想我准备好迎接这样的生活了,我也准备好在这段日子实现蜕变,实现内心的目标了。

第二点说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这本书毕竟是小说,存在传奇色彩,书中是存在虚构事件和虚构人物的,而这些,使的曾公的形象更加饱满,更加地伟大,天-地-鬼-神。书籍的编排尚可,脉络算得上清晰,但有一点,很多出现的人物,时而用“名”,时而用“字”,时而用“号”,对历史人物不是很清楚的读者,还是感到了吃力,不停的转换,甚至是让读者迷糊起来,比如彭玉麟-学琴,还有曾氏的“甫”,加上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人物,如“广敷”,即使是刚读完,现在我是有点分不清了,当然,这也是读书不够专心,不够细致的表现。

第三点说说曾公,提到曾国藩,我脑海中浮现的晚清人物顺序是这样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慈禧太后。这是从初中历史课时就有了的固有思路。曾国藩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资质平平,通过科举考试,一步步登上一个又一个很大的平台,直到位极人臣,继而在无法挽回的时代趋势里衰落,在不可抵抗的时间车轮里走向生命的终点。整个人生,他不断地自省完善自己,把为人臣,为人兄,为人友,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浅显道理比如,勤奋-自省-冷静-读书-坚持等,做到极致,所有的操作中,体现出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每一次选择也都是反复权衡,在权衡中就有取舍,就会有褒贬,而这恰恰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

本书中,我唯一希望有奇迹的地方就是最后,康福可以和曾公冰释前嫌,然而,感性的总归是感性,社会是理性的,是残酷的,这一幕还是没有出现。再者,特别想知道曾公身后事是什么规格办的,本书也没有交代,至于左宗棠、李鸿章以及清廷的后续发展,我也很是好奇,看来后面的书又该排队了。

读书就是这样,尤其是大部头的书,书籍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我们在书中读到自己需要的,学习到自己所不知道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慢慢明白,有些书,真的是值得一遍遍地读。前两天翻开自己写的读《大秦帝国》就觉得那时候写的很“年轻”,大概,过些日子回来看这篇,也是这样,要不断成长,不断更新自己,成为更好地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