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已经被无数人讨论千遍,万遍。然而,再次说起时,依旧别有风味,你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在家花了几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玛格丽特小镇》,合上书本时,头绪有些混乱,很长时间才能接受这本书是部回忆录的事实。作者加·泽文在这部小说中的叙述风格着实独特,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妻子的角度、简的角度之间来回随意切换,甚至对于同一件事情抛给读者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所以中间有许多次,我都很难跟上作者的思想节奏,不得不重新再读一遍。至于文章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只是粗略地谈一下自己的点滴感想。
1 那个叫做玛格丽特的女人
世界上有许多个名字叫做玛格丽特的女人,她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但也是最特别的一个。
7岁的梅,17岁的米亚,24岁的玛吉,35岁的格蕾塔,52岁的玛琪,77岁的玛格丽特,哪个才是真正的玛格丽特?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又都不是。就像N说的,玛似乎非常有可塑性,或许所有的女性都如此。
所以当N的爱扑面而来时,玛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因为只有她自己才最清楚真正的自己到底有多少个版本,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曾发觉。她害怕N爱上她的只是其中的某一方面,如若某天被发现其他不为人知的一面时,谁能保证这份感情始终纯洁如初呢?
在第一次和自己的助教见面时便大胆邀请对方到自己的床上休息,而后恋爱成婚。婚后为了隔壁的男人出轨和自己的丈夫不辞而别,几年后又带着所谓的女儿回到丈夫身边。疯狂吗?难以理解吗?
我们有时候会言过其实,有时候会词不达意,很少时候能够做到恰如其分。我们或许是故意的,但只是偶尔,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还是无心的。毕竟,没有任何人能了解全部的意义。
于是玛带着N到玛格丽特小镇,住在玛格隆。这个地方不能在地图上被搜索到,因为,它只存在于玛的灵魂深处。
2 那个叫做N的男人
其实我很欣赏N的很多处世观念。
他很好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客观哲学。客观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雅克确实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主观是按自己已有的想法看待事物,并作结论、决策和行为反应,所以当他不喜欢雅克时,他选择让雅克“死”在自己心里。什么时候“想让他死”他就“死去”,什么时候“想让他复活”,他就“活着”。
和玛一样,这世界上肯定也有许多叫N的男人,他也是最普通同时也是最特殊的那一个。没有人生来就了解另外一个人,我们都要在漫长的岁月里通过慢慢相处,时而亲密,时而翻脸,一点一滴地了解,一步一步地磨合,最后再融合彼此而难舍难分。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伟大的爱情,往往发生在琐碎细节之处。
诚然,刚开始遇到不同版本的玛时,N是迷茫和不解的。但好在他总是会自我反省和思考,最重要的,他会因为爱而包容玛的所有。不,包容所有的玛,或许这样描述更加确切。她漂染头发的颜料,她屁股的疖子,她胸罩的真实尺码,她剔去的唇须等,无论是太阳底下众人皆知的情况还是阴暗角落里无人知晓的秘密,所有。
3 N和玛格丽特那样的爱情
所有的爱情大抵相似,或如胶似漆,或相敬如宾,总之,爱自己的同时,一样爱对方,甚至更多一些。只不过,每段爱情持续的时间长久却因人而异,就像每朵花都有各自的花期。
N和玛那么相爱,各自却依旧出轨,或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
总有隔壁的男人,也总有以前的女人。
我们到底要如何在漫长的岁月里携手共进。
看过很多对恋人。男主人公费劲心思将女主人公追到手,相爱时比翼连枝,但在后来的某个时刻,突然就结束了。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其实她并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
“她变了,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她是这样的人。”
“我当初那么爱她,真是瞎了眼。”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倾心,再见依然。所有的美好都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它或许存在,但只是零星。在广大的银河系里,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知名的星球。
你爱她,可能是爱她深邃的明眸,可能爱她曼妙的身姿,或者,爱她甜蜜的微笑,爱她淡淡的忧伤。然而,在漫长的生命里,谁都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明眸会变得黯淡无光,曼妙会变得臃肿不堪,微笑会转为愤怒,忧伤会沦为抑郁。
那时,你还爱吗?
N说他爱玛身体里所有的玛格丽特。所以当玛离家出走时,他尽全力在全世界找她。当玛一声不响又回到自己身边时,愿意为了她背负那段光阴的空缺。他理解玛所谓的“诅咒”,并和她一起,在细碎的生活里,一点一滴解除这所谓的“诅咒”。
4 你知道吗
天底下所有的新娘都是相似的。像玛,像简,像所有的身穿洁白婚纱的姑娘们。
真希望每个新娘旁边的新郎都能够明白,自己娶的这个心爱的女人,既是曾经机灵的少女,也是如今美丽的少妇,还是日后忙碌的中年妇女,以及繁华落尽后唠叨的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