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开始有了秘密,慢慢的随着时间的前行秘密越积越多,就像暂时处于休眠的活火山在一定的周期内需要爆发……
当你有秘密的时候你会选择告诉别人,毫不保留,还是会将秘密牢牢保守,从不泄漏?
我猜,你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倾听者,在合适的机会将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然后在说出秘密的那一刻,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简直是不要太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种原始力量,早在婴儿时就有,无一例外。
1
婴儿时期,宝宝是默认需要妈妈在身边的,妈妈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喂食那么简单,是陪伴,是倾听,是向导,更是感受它的感受,证明它的存在。
我家宝宝1岁多了,已经开始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外蹦了,最近她特别喜欢看月亮,所以一到晚上就很兴奋的拉者我到窗台,每次都是蹦蹦跳跳的指着天上说月月、月月,我也会开心的重复着她说的话。
以前要是我学她咿咿呀呀,她会开心得不行,但是最近感觉她却没有那么兴奋了。我一直不得其中得要领,有些疑惑,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长大了,所以简单的重复已经不能起到认同她的效果了吗?
最近看到武志红心理专栏的一篇文章,瞬间明白了孩子现在的表现。原来她不仅仅需要我简单的去重复她的话,她是需要我去理解她、体会她的感受。又是一个夜晚,我们如期的来到窗边,她还是在指着天说月月,我抱着她兴奋的说,对对,那就是月月,你看见它一定很兴奋很激动对不对?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转身给了我一个拥抱,眼里满是笑意。
这一时刻,她的感觉被我感受到了,她的行为被我看见了,她的存在被我证明了。
也许你的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例子,或许孩子是指着天上的飞机,抱着乖巧的小狗,听到了电钻的嗡嗡声,他们迫不及待的跑向你,他们需要被你看见。
2
上学时光,工作日都有晚自习,周末也都会补课,时间完全排不过来;即使偶尔不上课,也要上各种辅导班;复习、预习、做作业,各种考试已然是家常便饭,这点和多数的中国学生一样,我们拥有的是一样的套餐。那个时候大家最怕的,也就是考试了。不怕考试题目难,就怕考试后家里等成绩单的父母。
有的同学,考不好,回家挨打,简单粗暴。家长:“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我今天不收拾你”。
也有同学,考不好,家长鼓励孩子总结教训,突破自己。家长:“宝贝,这次考得不好,你一定很难过吧?妈妈也很难过,但好在这只是一次考试,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这次考试中能有什么收获……”
有的同学,考得比上次好。家长:“不要骄傲啊,下次再接再厉,争取拿满分”
也有同学,考得比上次好。家长:“宝贝,这次取得了进步你一定很开心吧?那么多天的努力和汗水换来了今天的成绩,恭喜你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复盘一下这次考试,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有时候,个人的能力,其实不在于考得好还是不好,因为它可能就是个概率事件;
有时候,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不在于考得好还是不好,而是他的生活有没有你的参与,他的喜怒哀乐有没有被你看到。
有一个被说烂的段子,我一直很喜欢:有一张白纸,中间有一个黑点。有些人只看到了这个小小的黑点,不断去修正;有的人却看到了大片的空白,不断去开发。
以婴儿时期、青少年时期为例,去验证一“被看见”的需求,是想表明从生命的一开始阶段,在生命成长中都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养料。
“期望被看见”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尤为缺乏。亲密的爱人间多了指责,少了理解关心;父母和孩子之间多了命令,少了倾听认同;领导下属间多了指示,少了尊重沟通。
其实“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被“你”看见的同时,我就像看见一面镜子,我的感觉被你感觉,我的存在被你证明,“自我”在关系中得以实现。
曾几何时,“我”心底里藏了一个秘密,强烈的需要对“你”述说,被“你”看到……
(The End)
让我们一起撕开思维的口子,窥探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