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一本非常好玩的绘本《不完美的父与子》,这本书里的漫画非常的写实,让我这个做老母亲的看一眼,就能从自己的记忆中调取出和孩子在一起的各种画面,不仅仅是痛苦,偶尔会有一丝丝欣慰。
我先给你们看两张图,感受一下有孩子的画风:
原本以为生孩子之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孩子刚生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确实接受不了这个身份,时不时的就会想,这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以前总以为孩子真可爱,生下来才发现当你看不懂他说什么,为什么哭的时候,分分钟都想炸锅。
原本以为孩子渐渐长大就会好,可是根本不敢带着他出门吃饭,总感觉他一分钟都坐不住,各种乱跑,让人心慌,最怕的是他被人撞倒,也怕他因为不懂事打扰了身边的陌生人。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几乎每一顿饭都是在家吃的,不论我多想去外边吃饭,都会把这个冲动按下来,静静的在家做简单的鸡蛋面条吃。
养孩子随时可能会崩溃,可是很多父母还是会建议身边人,要生一个孩子。
2
今年看过一个看了一部纪录片叫《生机无限》,我看到关于孕妇生孩子那一集,我的感触特别多。
一个产妇催产74个小时之后,终于成功诞下一个女婴,对于经历过生育的我来讲,懂得这74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我不禁感概,每个母亲都是赌上自己生命,给孩子一个生命。
另外一个产妇生完之后,是自己的妈妈来照顾,看着妈妈给外孙说话,擦洗,哄睡,之后还要照顾女儿,给女儿擦洗,让她赶紧休息会,不不禁有些颤抖。
做妈妈从古至今都不容易,都要忍受从妙龄少女到大腹便便的样子,甚至要面临突如其来的妊娠纹。
到了生产时候,除了要忍受疼痛之外,还要承担所有的意外,有个喜剧演员曾经说:“生孩子没什么难的,只不过是用下嘴唇,包住整个头一样。”
待孩子生出来,妈妈心里就不再有自己,她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
每个被爱的孩子都是妈妈放弃的那部分自我,
最伟大的爱,
就是把放弃的那部分自我,全都给你。
生孩子的苦,相信都是这一生最大的劫难。生下来的孩子不一定是天使,有可能是小恶魔,加上产后身体的原因,多半妈妈还会得产后抑郁症,日子不是按天过的,是看着秒针一点一点熬过去的。
也许曾经有过无数次后悔,可是每当我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时,都会不禁感概,原来时间还挺快的,孩子如今都上学了,时光不等人,孩子正在渐渐的离我们越来越远。
3
说实话,以前我总是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威胁或是利诱的方式对待他,可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问自己,孩子长大之后,我打不过他了,我该怎么办?如果我能给他的东西,他再也不想要了,我是不是就算是失去了这个孩子。
细思极恐。
于是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弃用评判的方法对待自己和孩子,用心去体会自己的需要,用爱去和孩子沟通,发现当我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时,我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
孩子的爸爸是个典型用脑思考的人,孩子每天看见爸爸下班,就会让他跟自己一起做拼装玩具,此时我终于可以放松一会了,当我在旁边观察他们父子的时候,看见爸爸动辄就禁止孩子这样或是那样,孩子一会就不跟他合作了,哭着来找我,我自然不会插手他们之间的事情,告诉他自己去解决吧。
大概因为我们曾经被父母如此对待过,所以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习惯性的去评判他们,做得对或是不对。
美国有一位父亲写过一篇感动无数人的文章《爸爸忘记了》,中间有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不爱你,我的儿子,我只是对你抱有那么多的期待,总是用大人的标准来衡量你。
我想如今很多父母依然是这样,对孩子有太高的期待,每当孩子不能达标时,自己就会认不出的大怒。可是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不喜欢被如此对待。
4
生养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其实最重要的要从两方面来讲,我们从孩子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完善自我的要求。另外当我们越来越好的时候,孩子又会从我们的言行中学到积极向上的东西。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小时候的自己,很多行为方式都和童年的经历有关,因为小时候我们不会处理突如其来的情绪,于是我们把这些埋藏在一个个小角落里,等到有了孩子,我们又会看到自己,如果能够正视这个问题,我们童年的伤痛就会被抚平。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在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会出门很久,刚开始我们会问:你要去哪,去多久?她总会告诉我,一会就回来了。经常问之后,她就会有不耐烦,偶尔想说,偶尔不想说。
我现在和孩子相处时,偶尔想逃时,就会想起童年妈妈离开我的样子,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告诉孩子我为什么要离开,要让孩子懂得大人也是有自己的感受的,不良情绪也是需要排解的。有时候孩子会哭闹,但他明白妈妈去干什么了,等到事情结束了就会回来,他就不焦虑了。
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情商,情商不止是和孩子相处,没脾气,最重要的是能够看见自己,情绪其实是一种能量,出现之后,要么发泄出来,要么压下来,可是压抑久了,就会很可怕。
我们对待自己和孩子都不要太苛刻,不要说:不准哭。哭是一种发泄的方式,我有一段时间就坚持如果孩子想哭,就让他哭一会。哭完了,他自己就会平静下来,跟我讲刚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反应那么激烈。
我也有时间看看自己内在的反应,是不是合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么做才能和孩子有良性的沟通。
不得不承认是,自从有了孩子,我对个人和身边人的心理状态更加关注,对于情绪也更加敏感了,我想这就是养育孩子的好处吧。
虽然我极不愿意承认孩子带给我了我很多改变,可事实就是如此,我想这就是别人建议我们生个孩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