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
我今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
目录
一、自我介绍
二、我是如何成为编辑的
三、编辑部工作流程
四、设计师的故事——把枯山水做到极致五、新媒体VS纸媒
六.彩蛋
一、自我介绍
各位老铁,大家晚上好,我是一缕清风,如今是一位全职妈妈,加入读书营后我是一位成长中的老特,我看到很多老铁加入读书营后的蜕变,听到他们的分享,真心感激他们的无私利他。转眼过了大半年,于是我想,自己是否有东西可以拿来分享,思考的结果是:没有,后来有一次和指导员Amy聊天,她说你有杂志社工作的经验,老铁们一定很感兴趣。很久之后,我终于有了这次分享的勇气,跟大家讲一讲“编辑部的故事”,解开杂志出版的面纱。
二、我是如何成为编辑的
比起新媒体的快速、便捷,你是否还记得,一个阳光温和的午后,喝着咖啡随意翻阅一本纸质杂志的惬意?我曾经带着梦想,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做了一个杂志编辑。但其实我的大学学的是日语,毕业后在日企工作了三年,但我对文字的热爱让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专业,我一直想找一个可以和文字有不解之缘的工作,于是进了一家杂志社从最基础的编辑开始,但,我编辑的杂事不是文学期刊、也不是时尚杂志,它是景观设计,公园、街道、庭院、滨河长廊等都属于景观,用图来说明更直观。插图 滨海花园等美图三、编辑部工作流程无论哪种杂志,出版流程都是相似的,我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先让大家了解下一本杂志的工作流程,然后再详细讲解其中重要的环节。
插入出版流程图
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出一本杂志的大概流程。
1:选题
选题是杂志制作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发行量的关键一步。因此十分重要,我们会在每个选题前做调查,开会商讨,最终定下一个选题。但大部分选题就是当下热点话题,或者非常有特色、让人眼前一亮的主题。
比如夏天,总会有一期滨水景观;在旅游旺季,会出民宿;在环境问题严重的时间,会有城市绿化这样的主题。所以,在做选题时,编辑需要很多创意和对时事的敏度。注意:这中间有一个选题批抱环节,图书需要经过国家出版局同意才能出版。
2、收集稿件
如何约稿?如何筛选稿件?大家可能比较好奇。
因为我当时做的杂志主要以国外项目为主,编辑会通过互联网搜集国外知名设计公司,让后发送电子邮件约稿。对于一些知名的公司约稿还是比较困难的,但一些较小的企业就会非常主动。但,并不是所有的稿件都能及时刊登,因为可能有些稿件发来后发现并不适合当期主题,那就等到合适的主题再用上,或者理念不合适,只能放弃。什么样的稿件会放弃呢?无法实用的稿件主要有:设计理念不适合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内容设计感太弱、照片质量不高都会不得不放弃,因为这是景观杂志,设计师自己提供设计图片,图片质量不高影响杂志效果。其次还有采访,杂志会偶尔也会刊登一些专访,这需要编辑采访行业牛人,或活动现场采访,并整理成文,以便刊登。
3、编辑排版
编辑排版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一环。当来搞收集收集完毕,编辑要进行筛选整理,比如外文翻译、和作者进行图文核对等。让后美编进行排版。之后和作者确认版式内容。同时,插入广告(杂志赚钱的重要一环)内容,目录、写辅文都要沟通核对好。
4、审稿
当图书内容全部准备好,美编排好图书板式后,就进入三审三校流程。三审就是:责任编辑初审:从错别字词、标点符号开始检查,并做标记。编辑部主任复审:检查初审是否修改好,以及遗漏的问题。编辑部主任复审:检查初审是否修改好,以及遗漏的问题。主编终审:检查是否做到“齐清定”。三校:毛样校队,打印成纸质的逐页校对;样书校队,发给出版社先做一个样书校对;出版前校对,最后一次校对,基本可以批量生产。三审三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图书的“齐清定”,再解释下齐定清:齐:确保没有遗漏清:字迹工整、稿面整洁、格式统一、文图相符等定:和作者确定没有添加或修改的细节内容。如果比较严格,甚至会有四校。5、出版发行
由出版社负责。然后发行部出售,到各位读者手中。而小编还会把新出的样板漂洋过海送到设计师的手中。
四、设计师的故事——把枯山水做到极致
在杂志社期间,遇到很多设计师,因为我负责的板块主要是日本,所以印象最深刻的是禅宗大师枡野俊明,是一位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
我曾经采访过枡野俊明,还翻译过他的一本书《禅之庭》,因此对他有一些了解。枡野俊明是个和尚,他是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的代表,同时也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的住持,多摩美术大学的教授。
他最著名的就是“枯山水”设计,所谓的枯山水,就是只用石头和白沙作为材料,设计出极简风格的禅意庭院。
插入枯山水图
在他的眼里,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和读懂它们,所以也是不枯的枯山水。
我采访时问过他一个问题:在旁人看来或许这些石头并没有区别,他是如何运用感情来挑选石材的呢?
枡野俊明回答: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独特的渊源和故事,需要用心去观察。就像人和人也各不相同,区分于外形、性别等不同方面,石头也是如此,超越它的表象,它便是活的。如果你去仔细观察,石头的特点就会浮现出来,如同你内心的祈愿一样。
看过禅之庭,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简单和朴素、无拘无束的精神。枡野俊明日常生活非常规律和简朴,通过做杂物来修行,每天早早起床,打坐,念经,设计庭院,每个项目前,他会静坐观察石头,有时候甚至一夜静坐,和石头对话。石头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但这种方式对于每天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很难实施。
我问他普通人日常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实现他书中说的“不被束缚的心灵”呢?
枡野俊明说:所谓欲望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想要得到另外一个,而得到之后,又会产生其他的想法,因此最重要的是需要“知足”。我们需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判断是否已经足够。在物品坏掉的时候,去思考是否可以修理和继续使用。一件东西用了很久,倾注了感情,我们便会对其恋恋不舍。当你有意识地去珍惜和知足的时候,需求少了,你的缘分便渐渐来了。
景观设计,对他就是他修行的一种方式,因此把景观和禅宗联系到了一起,这也是枯山水的的精神所在。
但其实,日本禅宗是在宋代经由日僧明庵荣西从中国传至日本后,逐渐发扬出日本禅宗流派,并对日本文化、茶道、艺术、建筑等领域造成深远影响。至十三世纪,中国禅宗学派已盛传日本,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艺术开始倾向于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的枯山水庭园风格。依托禅学,枯山水庭园以至极至简的创作手法展现自然,运用禅学理念表达心灵的观照。
不得不承认,日本设计师十分尊重传统和历史,它们把中国的文化继承的十分完美。
五、新媒体VS纸媒
讲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和我一样,感叹一本书制作过程的繁琐,作为编辑,当我一页页校对,找错别字,修改标点符号,一遍遍校对每一张图片的细节时,也会时常感觉枯燥,因此,当每一期杂志出版后,看到上面自己的名字,抚摸着充满质感的纸页,真的想象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不释手。
但,这是一个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瞬间收到无数想要或者不想要的信息,相比纸媒,新媒体快速,便捷,充足,而且可以用视频、语音等多种方式展示,更加直观。而从作者的角度,新媒体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杂志社”,正如微信公共号的宣传语:“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内容公之于众,因此,新媒体正以压倒性优势取代纸媒。
所以纸媒,确确实实如业界所说,到了秋天,纸媒发行量是有限的,相比新媒体的翻天覆所以纸媒,确确实实如业界所说,到了秋天,纸媒发行量是有限的,相比新媒体的翻天覆地,杂志很明显是高投入低利润行业,因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2-3个月时间做出来的杂志,能送到读者手中的只有那十几篇文章。(纸媒中那些发行量巨大的畅销书除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畅销书作家。)
所以渐渐的,杂志社开始转行,一边以纸质杂志为特色,一边发展新媒体,因此我又兼做过新媒体编辑。新媒体除了发布时事新闻外,每天小编还要费劲脑细胞想一个能让点击量升高的主题,取一个哗众取宠的名字,(其实我原本是很厚道的人)。
新媒体每天都要发信息,但内容资源有限,所以我们会反复利用之前的项目内容,重新选主题,也就是同样的内容,标题和主题不同,就能成为一篇新的新媒体信息,我们笑称为“炒剩饭”。而且老铁们都会发现,新媒体会出现标题党,用标题哗众取宠,还要紧跟娱乐八卦的热点,但多数点进去却让人失望。或者转载、抄袭的侵权行为也是屡见不鲜。(这点剽悍一只猫除外,不是所有的公众号都有咱们剽悍一只猫的雄厚实力。)
所以我们会渐渐发现新媒体也是有很多弊端的,因为发出信息量太频繁、又太轻松,所以内容不够严谨、知识零碎不系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就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还要舍得花费时间筛选,同时要当心不被其他新鲜信息分神。
再看纸媒,经过复杂的出版流程,所以内容相对是严谨的、准确的,而且更深刻完整,有时候还要不远万里亲身去取材,更要确保资料的真实、宝贵、经典、稀缺、内容经过精挑细选,相对完整。而且,杂志经过长期出版,格调会比较统一,对于想专业研究的人来说,不用再费太多时间挑选,这也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
根据个人经验,新媒体和纸媒哪个好不好说,我只能说互相配合最好,就好像我们读书,有经典和畅销书之分,我觉得经典要拿来慢慢研习,而畅销书可以翻阅,各有优缺点。而且纸质杂志对我来说象征着慢生活,而新媒体更多的感觉是快餐,我们想要过慢生活,但又贪图快餐的便捷,对不对。
距今,我已经离开杂志社两年半了,这次分享算是我对上次职业的一次梳理,接下来得职业规划有点迷茫,一方面想要继续编辑,但实话说它不能满足我的经济需求,而从事新媒体,又感觉过于浮躁,如果有一个两者结合的更好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爱写作、懂编辑、会一点新媒体的人,我可以做怎样的职业呢?也希望老铁们给出意见。
对于这点,我想猫叔肯定有高见的,一直很钦佩并感谢猫叔,他能把一群读书人打造出无限可能,让我结束了读书不能当饭吃的思维。我希望猫叔继续带领我们搞更大的事。
以上内容,仅凭个人经验,如有不足,欢迎有经验的老铁指教。
六.彩蛋
插入精选美丽的图片
做了三年的景观杂志编辑,渐渐觉得景观是带着感情的,设计师用乌托邦般的理想,给钢筋混凝土的生活增添了温暖。
而且好的设计都是带着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你看充满禅意、崇尚自然的日本庭院
深度挖掘当地特色的星之野度假酒店
还有泰国碧海蓝天的度假村,
实现了生态生活的屋顶花园,
把当地的文化传统利用到极致,给忙碌的人们制造了很多美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