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1395天 20211223
我是解决问题的主人——外化态度与技巧
意外来了就是考验你积极还是消极的时候。
外化是解构的重要的方法。
叙事疗法(叙说实践)是一个怎样的咨询学派?
尊异求懂
当人们可以看见自己被什么信念或价值观捆绑,他就能重新选择。
问题的内化
2.人们会不自觉地将主流文化、知识、社会价值内化到自我认同中来规范自我,人的困境与主流文化是息息相关。
解构:挑战主流文化、知识、社会价值的无比威力和权势;重新思考它们与人的关系与影响;避免它们一再重复压制人们。
视频《叛•初心》
这四条棉绳代表的是什么?
束缚、家人的期待,这就是主流论述的框架。
第一条绳谁帮他剪去的?是别人。因为他自己剪比较难,他有了觉察:不知道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谁?当他感受到有四条棉绳在操控着的时候,叙事就可以和四条棉绳对话。
第一根需要别人帮忙,但自己剪掉和别人剪掉是不一样的。
叙事就是我们怎么让自己帮到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越乖巧、越听话的人,会把这些标准压在身上,越体贴的人,越想要符合别人期待的标准,也是越压抑的人。叙事要让一个人的主体性找回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如绘本《我的32个脸孔》:
我非常讨厌自己而且我很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在人群里,我常挂着开朗的笑容,没有人知道我其实好讨厌自己我的身体好像装了一个隐形的水龙头,把许多心事都紧紧地锁在胸口从小到大,在师长与同学面前,我都是成熟懂事、乖巧杰出的好学生但是一回到家里,在爸妈面前,我却成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任性娇纵的巨婴考完联考时,明明自己考的不错,我却还是万分焦虑,频频打电话给同学,抱怨自己考的超烂,这次我便长了一张自卑又好胜的脸孔。然而,看见公园里的猫咪时,我又会变得好慈祥,好和蔼,不但拿出食物来喂它,甚至还会啰哩啰嗦地对他讲话……情绪跌落到谷底时,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熬到明天。那种感觉就像是个无家可归、没有未来的游民,挂着一张抑郁绝望的脸孔……我常问自己,有这么多脸孔的我,算不算是一个虚伪的人?甚至我会对着镜子想,我是不是个很怪的人?别人会不会觉得我精神有问题……我从来不敢让大家认识那个真正的我,因为我觉得自己这么奇怪,真的有人能接受吗?有人真的能了解,而不会大惊小怪吗?在我心里,自己的真面目其实是一张怪异至极,跟这世界格格不入的脸孔。
思考:
1.与哪些脸孔似曾相识?
2.我自己怎么看待不同情境下的自己?
3.喜欢自己?与自己好好相处?重要吗?
4.如何才能与自己好好相处?
去接纳自己在不同情景下的自己,接纳才会有喜欢,让自己喜欢的样子多出现,与自己好好相处。
为什么我们愈反省,愈讨厌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越反省越讨厌自己,从而陷入自责,常常看见自己不够好,就会陷入惯性思维)
2.好还要更好,而且永远觉得不够好!(与相对好的自己共处)
3.容易看见自己的不足,不够好,且找不到克服与进步的方法,再笨的人都会批评……互相落气,求进步?!马上翻脸!
4.结论:那我们还需要反省吗?反省或反思是重要的,但要用好的方法。比如:今天我做的相对好的有哪些?我对自己挑战的突破有哪些?找自己做的好的。
焦点提醒我们:什么时候最有能量,最有希望感?是怎么做到的?
叙事提醒我们:今天活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这样,越反思就越喜欢自己,越反思就越有能量。
问题的外化
问题的外化问题的外化即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问题是人正在遭逢的挑战,不代表这个人。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人不等于问题,人充满无限可能性,比问题多的多。与问题拉出距离,看见生活与思考模式背后潜藏的论述,提醒着人才是主题,人如何面对与处理问题,这其中的用心、努力与坚持、不放弃是值得好好探索的。
绘本:你很特别
视频动画:抑郁黑狗狗
我是忧郁症,这是内化的说法。我有一个抑郁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是外化,把抑郁比喻成黑狗,就是一个外化的概念。
问题外化中的解构
1.觉察困境是由隐形要求而来;
2.了解问题如何影响人;
3.了解问题的影响策略,进而阻断其对人的影响;
4.意识到地方性知识/独特意义经验,发现人们是自己生命里的专家。
问题如何外化
1.将问题当做它者来对待,加上“这个”,问题就外化了。
比如:这个懒惰,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加上“这个”就外化了。
2.拟人化(适合儿童)
对儿童咨询,可以用玩偶拟人化他的问题。
相对影响问句
1.问题会影响生活各层面、梦想、与他人的关系
2.了解问题对重要他人(家人)的影响
3.评估问题的影响力
好或不好(如:你喜欢这个影响吗?)
4.阐明你所给予的评估
为何是好/不好的影响?其影响分别是?
和问题的关系
是完全去除?
选择与问题有新的关系与位置(如:与问题协商、和平共处)
比如:你想跟这个问题保持什么关系?(你想跟这个紧张保持什么关系?)答案可能是:不要来烦我,偶尔来就好,驯服它,多体谅我,和谐的关系,消灭它……
有的疾病可能没法痊愈,如何与之和平相处。
人对问题的影响
1.问题的威力何时变得比较弱?
2.你对问题做了哪些努力?
3.这些努力代表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4.了解到自己对问题做的努力会如何影响你和问题的关系?
5.你希望这份努力如何持续陪伴你面对这个问题?
问题外化的实务操作
证明人对问题的影响力比较大
1.挑选适合进行外化的问题
2.探索:问题对主角生活与关系的影响
3.好奇:问题命名?样貌?威力?企图……
4.评估:喜欢问题对你的影响吗?
5.定位:想与这个问题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6.探索:人对问题的各方面影响
问题何时威力会变小?甚至偶尔会威力尽失?
问题最害怕你想什么或做什么?
问题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你的生活,你猜:它在提醒你什么?当你学会什么时,你就可以过关?
举例:焦虑像关不掉的警报器。它是怎么响的?它什么时候出现的?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怎么不能吃好吃的东西呢?你的观察是什么?你喜欢这个关不掉的警报器吗?你想要跟这个关不掉的警报器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它前提是提醒的闹钟,这个闹钟的功能是什么?
来访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很适合做外化,懒也可以做外化,问题外化是要发挥想象力的。
资源的外化(面对挑战的配备)
1.厘清目前的困境挑战
2.萃取类似生命经验中独特意义经验的资源(如:勇敢、能量、勇气、力量)
如:我记得你有一个经验……那时候你怎么做到的?
3.邀请资源进入面对挑战的行列中
举例:黄锦敦老师三岁女儿“金色的勇敢”故事
练习:生命自由书写(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1.不停笔(一直写)
2.不修改(求连贯)
3.不完美(求真实)
花10-15分钟,在白纸上,写下最近让自己心烦的所有事情
最后一段: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
烦恼的萃取与好奇
1.辩识出生命自由书写中的烦恼
我的烦恼有…让我最受不了的是…
2.挑出自己当下最想要面对的烦恼
3.这个烦恼像是…(三个形容)
4.运用蜡笔+想象力,画在纸上
5.给这个烦恼一个名字
6.这下对“它”好奇的5-10个提问
你到底是什么时候溜进我的生活的?
你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
你到底来我的生活中要干嘛呀?
你是只有对我这样吗?还是对xxx也这样子?
任何你想问这个烦恼的问题都可以问
心理位移它位格的书写
1.扮演主要烦恼,它(或名字)
2.用它的主格,进行书写下列的书写
(1)它先自我介绍,多高重、有何特性、能耐…
(2)它为何来到某某某的生活,有何动机、目的、意图…是吃什么长大的?何时威力大?何时威力会变小?最害怕你想什么,或做什么事情?
3.回答之前对它的所有好奇提问…
最后一段:其实,它真正想提醒某某某的是
一中年男子有很多烦恼,朋友让他去海边,让他在沙滩上写上自己全部的烦恼。他非常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烦恼,涨潮时,海浪打过来冲去了他1/10的烦恼,他忘记了自己所写的这1/10的烦恼,随着涨潮的海水,他的烦恼被全部冲完。他突然明白,自己来这里,就是要让烦恼消失的。
练习:
1.第一页:找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用10——15分钟不停笔写出自己最近所有的烦恼,不用修改。轻音乐陪伴着,真实地写出自己所有的烦恼,不求完美,只求真实。(把烦恼写出来,烦恼就会减少一半)最后写出自己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这个很重要)
2.第二页:烦恼的萃取与好奇
3.第三页:心理位移它位格的书写
我是它
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以外化的通常是情绪,跟我们在一起,纠缠不清
人如何去看待问题是最关键的部分。
当问题是人时,人就变成了无能的受困者、无能的受害者。
把人和问题分开,人有好多方法、好多能耐解决问题,人就会成为面对问题的挑战者,问题主人。
聚焦重点,我说了这么多我最想被懂的是
基本上一周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与烦恼对话的过程,会有惊奇的发现和效果。
对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更喜欢自己的地方是什么?
要感谢自己的地方在哪里?
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拉开距离来看自己,它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带给你哪些苦恼?就好像第一次见到它,什么时候它的威力好大?什么时候好小?什么时候你可以好好处理它。
拉开距离就可以看到近距离看不到的东西
更具象
引导一个人进入有知有觉的状态引导往内心做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