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到昨天为止,我基本已经完成了对三次信息传递的详细阐述,而其中的第三次传递是最为重要的一次传递。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进一步围绕第三次传递进行展开,聊一聊其带给我们的更多益处。
应急事件应对的良性循环
第三次信息传递的好处其实不仅仅在于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也不仅仅在于能够降低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置风险,减少和消除各种负面后果,而是会带来更多面向未来的好处,也使应急事件的应对有了更为宽广的扩展空间。
我将此看作为一种“良性循环”。
无论是底层思维的提升,还是微创新的赋能,其实质都是回答“如何更好应对应急事件”这一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打磨,同时这样的打磨是整个团队一起发起并参与的。
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良性循环,也是一种面向整个团队的良性循环。
在最开始的两次信息传递中,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各团队的专家、测试团队以及培训师所付出的努力,这是确保良好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如果从信息传递特性来看的话,这是企业方对一线员工的单向信息传递,也是企业运营侧向应用侧的单向传递。
而在第三次信息传递中,无论是底层思维的提升,还是微创新的养成,无论是在其过程,还是产生的最终结果,其实都是企业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双向信息传递。
当企业为员工带来底层思维和微创新层面的正向引导时,员工就会逐步融会贯通,通过这些技能的应用为应急事件的应对工作赋能;
而反过来,他们在该工作上所作的各种贡献都会回馈给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助力,这就是这一良性循环的核心所在。
对企业运营而言,最好的结果其实是双向的共赢。
通过对个人发展的引导,每一位员工的个人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并能够全面掌控自身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超级单兵”。
而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员工也在时时刻刻为团队做着贡献,使团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假以时日,团队最终也会进化成“超级团队”。
第三次信息传递其实能够达到这一目的,这是一种真正向好的境界。
对于一线员工而言,至少在应急事件的处理上,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引导下成为无懈可击的超级专家,就像真正的“拆弹专家”一般,将一个个“炸弹”拆除殆尽,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底层思维的提升,每一位员工都能掌握应急事件的通用识别和应对方法,不仅能够深化自己对应急场景应对方案的掌握,还能通过相互之间的类(对)比了解其异同点,做到心中有数,了解蕴含在最佳方案背后的基础逻辑。
而通过各种微创新方法的引导,每一位员工不仅能够以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更会带来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改善价值的创新贡献,从而在应对方案的优化上实现全面开花。
以一线员工的成长带动其底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提升,进而带动应急事件解决方案的优化迭代,这是一种双赢,也是一种真正的良性循环。
1到∞,保持改善的态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和大家详细阐述了如何以一种更为严谨的方式来识别各种应急场景、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并最终由测试团队进行严密验证,这些工作成果最终都将反映在应对手册及其衍生的应对方案知识库中。
事实上,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也是对应急事件应对工作的“开荒”过程。
企业如果能从原来没有任何体系化的一穷二白状态,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并且能够初步落地的体系化状态,那么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变革,不仅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得以有效沉淀,员工的能力和技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一体系化的过程是快速扩充应对方案知识库的最佳途径,任何知识库在建立初期都需要经历快速扩展的过程,这是从0到1阶段的普遍特点。
而当我们度过了这一阶段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漫长的从1到无穷大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快速扩展,而是对知识库的不断打磨。
一方面,这个时候新增的知识量已经急剧下降,知识库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具备快速扩展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在0到1阶段所收集的知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这些知识也是需要进化的,而这样的进化往往并不是剧烈的,而是局部的、轻微的。
这就是一种不断改善的动态态势,同时也是第三次信息传递所能带给我们的长期益处。
在底层思维的基础上,每一位员工能够进一步思考,并在不断实践和验证中发现现有方法和流程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各种改善的方案,实现底层思维上的不断深化。
而在微创新的基础上,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将创新应用到应急事件的应对中来,从流程、工具、协作等方面提出独具创新的改善和优化方案。
当这两者最终形成了体系化工作,并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和文化时,那么这样的良性循环就已初步建立,应急事件的应对也将进入一个不断改善、不断进化的状态之中,并形成一次次新的更好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