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峡江拐弯,水声如雷。
陈行甲把五十年的悲喜、七年的仕途、一辈子的倔强,一股脑儿投进这条湍急的江。书合上了,江声犹在耳,我却先想到他的“幸”与“不幸”——
他幸,幸在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贪腐的枪口对准他时,他把母亲的照片揣在心口:那是人民的模样。
他不幸,不幸在用尽全力只点亮了巴东一盏灯,却照不尽更长的暗巷。
于是有了那句叹息:改变一时、改变一地容易,唤醒更多的人却难。
二
夜读至此,掩卷长思:当下还有多少公务员敢像他那样说话?
会议桌上,PPT越来越精致,措辞越来越圆润;镜头前,笑容越来越标准,腔调越来越安全。
一句“存在问题”被稀释成“尚有提升空间”;一次“尖锐批评”被包装成“善意提醒”。
大家心照不宣:多一句真话,多一分风险;少说为佳,沉默是金。
可沉默久了,墙就越垒越高,灯就越点越暗,人民就越来越远。
峡江转弯处,水急礁多,若无人敢立船头,船便随时触礁。
三
于是想起那句老话:“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
伟人当年敢把这句话写在墙上,是因为他深知:
社稷,是亿万双眼睛、亿万张嘴巴。
让人说话,不是恩赐,而是把本就属于主人的权力还给主人。
不让人说话,天才会塌——塌在沉默里,塌在谎言里,塌在离心离德里。
四
今天,我们当然不再面对战火与贫瘠,却面对另一种“塌天”风险:
当真话稀缺,假话便泛滥;
当问题被捂住,矛盾便发酵;
当干部只说“上面爱听”的话,群众就只好在屏幕后面说“气话”。
于是舆情汹涌、信任塌方,治理成本几何级增长。
峡江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早已把道理说透。
五
怎么办?
陈行甲已经给出了答案:把人民当护盾,而不是把官帽当护甲。
护盾者,护的是公义、护的是良知、护的是那条“让人民说”的底线。
护甲者,护的是一己安稳,护的是小圈子利益,护到最后往往连自己都护不住。
敢说话,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敢把人民请回会议桌的主席台;
敢听话,更不是姿态表演,而是肯把刺耳的批评当成最好的礼物。
六
峡江再急,也有舵手敢把船头对准礁石;
长夜再黑,也有人愿做第一根点燃的火柴。
合上书,峡江声远。
愿今日之公仆,能在心里点一盏灯。
灯亮着,就敢说话;灯亮着,就敢让人民说话;
灯亮着,天就塌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