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觉得一件事情很难的时候,说明我们内在应对这件事的能力是偏弱的
比如,现阶段会听到朋友说,钱越来越难赚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了。
从逻辑上来,这是事实, 时代在变,需求在变。相比以前,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赚到一些钱。
但是现阶段,朋友说,同样的努力付出,同样的业绩,赚的钱不及以前的一半。
于是乎,很容易得出一条逻辑线:公司在变相减薪-
于是乎,向外归因,都是公司不好,亏待我们
造成的工作心态是:努力干也赚不到多少钱,不如-----能干就干。 时而还有抱怨
造成的结果是:时间花了,钱少了,自己也无力改变
这是站在自己角度的逻辑
倘若站在公司角度:没有减薪
事实是发放的钱并没有少,只是发放规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做了调整。仍然有部分人,依然是高薪
资源重组,业绩重组,如果在重组中,我们能跟上市场变化,跟上用户变化,也是可以获取重组后的红利。
需要的是调整归因,向内归因:
思维:1.拿到这些重组资源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缺撒补撒
2.站在用户经营角度,用户需要什么样能力模型的人?
3.我是否愿意为此工作付出我的时间?
想明白后,具足足够的赚取这金钱的筹码, 再努力,再出发!
祝福大家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