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40天,在寒假开始的时候小明计划每天做10页的寒假作业刚好可以圆满轻松的完成作业。当寒假过去一半的时候,小明发现作业还是没有开始做,于是他修订计划每天只需要做20页,假期结束就可以搞定了。你认为小明的计划会成功吗?当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假期只有4天的时候,小明以平均每天50页的速度赶完了寒假作业,从微博这些天刷屏的趋势来说,这个时间点快到了。
那小明为什么要选择赶作业?
很明显小明已经意识到每天花一小部分时间(成本)来做作业,可以很平滑的完成假期任务(收益)。不管怎么来看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选择成本的分摊,实现既定的收益。但对于面临每天既定任务量的小明来说,每一天选择完成这部分任务会是他的最优选择吗?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假设小明认真完成寒假作业做完10页寒假作业需要5个小时(方便计算)。那么寒假的第一天小明就面临着个选择①是花5个小时去履行计划以便可以轻松应对开学的作业检查还是②今天不做作业,而用这个5个小时来做其他的事情。我们相信成本总是与行为、决策和选择相关联。这里就牵涉到决策成本的选择问题了。
如果小明选择决策①那他就得在作业上花费5个小时这个选择的成本即机会成本是这5个小时他如果用来做其他事情的收益。那么选择②呢,如果今天不做作业,这就意味着以后每天得增加任务量,会增加多少呢?
增加的作业量=400/39=10.25641026
哦天哪,如果小明放弃今天的任务,那么其成本仅为每天需要多做1/4页的作业,但是其收益是可以无忧无虑的玩上一整天。那小明会怎么选择呢,是选择做作业让一天都没办法痛快的完好,还是选择拖延一天而痛快的玩上一天。我们再增加一个假设来帮助小明进行选择。我们假设寒假是没有上午的(好像这也不一定是个假设),这意味着小明选择①的机会成本将更大。而每一项选择都是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比较。嗯,选择②会更有效率。然后小明会忘记作业和小伙伴玩耍,看自己喜欢的书,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管他呢,这些让小明觉得更有意义。
那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不妨通过一张表来看一下。小明在每一天选择②的成本是呈现上升趋势,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明作业拖得越久心就越慌,因为他的预期成本会越来越大,那在什么时候小明会
放弃选择②呢。我们设定的是当放弃今天任务使预期成本涨幅达到25%的时候,小明终于扛不住了,于是开始了效率的做(赶)作业,他需要花四天时间,以每天100页的速度,做(赶)完作业。此时选择放弃做寒假作业的机会成本低于做寒假成本的收益。
那我们倒过来看,小明会选择每天在完成计划的时候多完成一点计划,使自己在临近假期结束时轻松一点吗?这个和之前的分析过程一样,方向相反。可能得出的极端结果是小明可能会赶完作业,然后痛快的玩耍。视乎这样选择更优,因为玩耍的时候就没有作业的烦恼了。但是是这样的吗?
可能计会成本更大?都已经放假了。大家一下子放松下来,都约着一起出去玩,但是小明在赶作业。假期快结束了大家都开始赶作业或者准备开学的事情了。
交易成本更高?我们知道交易总是伴随着交易成本的。在一个社会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辛苦了一个学期,总有可以休息放松一下了,和同学疯玩后回家再度提笔学习的困难性更高,特别是在拖延的预期成本很低的情况下。
好了,这就是小明为什么要赶作业了,里面的假设与设定比较极端,为了方便分析,现实中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小明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在每一次选择时都遵循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比较做出了对他而言最效率的选择。
对了,忘了最后一个假设,小明不是邻居家的孩子。最后不要问我复习没有,这不是还有几天才开学吗。
写在最后:这几天看到很多赶作业的话题,不经想起自己曾经赶过的那些作业。曾经的寒假暑假作业,都是些誊写英语单词及汉语意思多少遍,数学试卷多少张之类。寒假作业老师不评奖检查也只看完成与否不管对错,机械式的作业视乎不值得每天用心来完成。不知道现在的童鞋是否还是像我中学时候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