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越感觉》的上一章“视角的错误”中,作者考察了可能的视角所造成的错误,在这一章中,作者将为我们考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具体包括:有偏见的证据考量、双重标准、草率的结论、过度概括和刻板成见、过度简单化和事后归因谬误。
1. 有偏见的证据考量
我们总会认为自己会完全公正地解决问题,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你通常会偏向于某个方向。不仅对你,每个人都是如此。然而,重要的是,了解这种偏见为我们带来的可能的偏见和由此产生的错误。这种错误表现出两种形式,一是只寻求支持我们偏见的证据,二是当别人质疑我们的偏见时,仍然选择坚持支持偏见的解释。
为了避免有偏见地选择证据,作者给出了以下的建议,找出与我们偏见观点相反的人,再找到支持我们偏见观点的人,综合考量,选择最合理的解释。
2. 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顾名思义,即以一种宽容的标准来对待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相容的思想,另一种严苛的标准来对待与我们向左的思想。可以容忍自己的夸大其词,前后不一,却急于挑剔对手可能的论证。
双重标准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常见,其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为了避免这种错误,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事先决定自己究竟要采用怎样的标准,并前后一致地运用这些标准,即使相关材料并不支持。
3. 草率的结论
结论需要心智的训练,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过。草率的结论即是一种不成熟的判断,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很多人甚至凭借第一感觉就为一件事情下定了结论。草率的结论不分行业领域,即便在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学术界中,这种错误也屡见不鲜。
为了避免草率的结论,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选定任何一个结论之前,先找出所有可能的结论,然后判断每个结论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更重要的是,推迟我们的判断,直至获得更多证据为止。
4. 过度概括和刻板成见
概括是我们通过特定的经验而得出广泛结论的活动。我们通过合理地归纳,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遗憾的是,我们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形成过度概括,即把适合于群体中某些成员的东西归类给全体成员。刻板成见,则是一种极端的过度概括,通常体现在宗教和群族当中。刻板印象可以是正面或负面,然而负面居多。需要注意的是,提及群体的特征并不属于刻板印象,因为反复出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一个群体中的确是可观测的。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抵制强行把个人、地点事物归入刻板成见的冲动。我们要时刻谨记,经验越是有限,结论就越要谨慎。
5. 过度简单化
简单化于人类而言是必须的,它能将复杂的思想通过一定比例的浓缩减少到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白的程度。然而,过度简单化则不然,更多时候,它可能是对事实的歪曲,并且,不但不能够让人们获取知识,而会误导他们。不幸的是,很多过度简单化的陈述往往听起来很有道理,只有我们仔细分析过,才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过度简单化往往发生在那些我们有强烈情感的事情上。为了避免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时刻警惕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中的过度简单化,尝试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并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中避免它们。
6. 事后归因谬误
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后,很多人会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原因,这就是事后归因谬误。很明显,事后归因谬误的错误在于忽略的时间上的巧合事件,直接认定其具有因果关系,如一只黑猫走过,结果人不幸摔下楼梯,作为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其实未必有因果关系。
事实上,多维度思考者会问,为什么后面的事情会发生?为了避免事后归因谬误,我们需要暂缓作出因果关系的判断,直到排除了其他的解释,包括巧合。
以上就是作者为我们列出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希望成为多维度思考者的朋友们,大概建立一个弹窗机制更加有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犯了以上的可能的错误,我们是否能够放下心中对事件判断的偏向,更多更全面地考量事情的证据?或许,让我们能够更顺畅地成为一名多维度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