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之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要照顾他的一日多餐、洗澡睡觉、半夜嚎哭……年轻帅小伙也熬成了秃头老大叔,都市丽人也免不了要长胖发福。
而且据今年1月1日发布的新生儿人口报告显示,当天上海出生人口只有156人,而在30年前的同一天,出生人口为2784人,相比之下,下降了17倍。
一时间,孩子好像成了一个“烫手山芋”,人人都怕,人人都嫌。但当问到很多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时,除了没钱养以外,更多的是怕养不好!
养育一个孩子,好像是“最不可控”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只宠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很可能“不按套路出牌”。
而当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钱,好像成了最没用的东西!但孩子终究是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不需要打败他们,只需要正确引导。
今天就和小淼一起来看看,对于家里的“混世小魔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以柔克刚
才是上上之策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孩子的“挑战”,最典型的就是“你叫他向东,他偏向西”。
比如,吃饭的时候,他非要闹着吃零食,不给吃就开始哭;该写作业的时候,他非得要看电视,最后就忘了写作业;逛商场时,他看中的东西就一定得买,不给买就开始撒泼打滚。
对于这些情况,大家都会怎么处理呢?
答应他的各种要求,以后只会变本加厉;不答应,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来解决,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因为有的父母处理不好这些事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比如,如今已经40岁的演员陈乔恩,提到妈妈仍然会觉得害怕,因为童年被打骂的阴影依旧挥散不去。
简直是两难啊!
但大家别着急,在《孩子:挑战》这本书中已经为我们准备了解决之道,应对孩子的“挑战行为”,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只有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清晰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就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其次,父母还要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比如,周末一家人一起做甜点,从制作面团到最后放进烤箱,这个过程就需要孩子和父母相互配合,这也在无形之中让父母赢得了孩子的信任,这种信任带来的好处就是以后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教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硬碰硬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以柔克刚才是上上之策啊~
下一次再遇到孩子的“挑战行为”,不妨试一试《孩子:挑战》中的诸多方法,小淼打赌你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绝不能被“它”干掉!
如果为孩子选择一样能力,小淼的首选就是抗压能力。很多人可能觉得可笑,孩子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要么就是和朋友们疯玩,何来压力?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已经成年的你,会和父母诉说自己的压力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会,但我们可能会有各种情绪。同样的,孩子看起来没有压力,但他们也有情绪! 比如,一次考试的失败、与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可能让孩子一蹶不振。
还有调查显示,我国每6个学生当中,就有一个萌生过自杀的念头;每14个中学生,就有一个人制定过自杀计划;每37个中学生,就有1人采取过自杀行动。
所以父母需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提高抗压能力。也许当时再坚强一些,就能多一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具体如何提高抗压能力呢?在《抗压力·亲子篇》中,提到了4个方法,分别是增强自尊心、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小淼先来解释一下前两个,所谓“增强自尊心”也就是认可自己,不随便否定自己。
比如孩子考试没能取得好成绩,很失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之前做错的题目,这次都做对了,而且卷子都很整洁哦,我们的宝贝真是越来越棒了!”
让我们多认可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行为,而不是成为过分看重“分数”的父母。
第二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就是先让孩子放松,心情平静,然后让他尽情倾诉,最后父母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摆脱了负面情绪,孩子也会重新开朗起来了。
比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了,不愿意理人,这时父母就可以像朋友一样找孩子聊聊,让他说清楚发生了什么,然后说自己小时候也和朋友吵过架,再传授自己交朋友的方法,孩子肯定一脸佩服+认可。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父母也要与之共同进步,剩下的抗压力方法,小淼就留给大家去《抗压力·亲子篇》中探索一下啦~
在《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段话:“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我们也是从咿呀学语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了父母,但对于父母这个身份好像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甚至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个合格的父母,所以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孩子。
回到开篇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后悔生孩子的瞬间,但小淼相信也仅仅只是一瞬间。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哭闹、不懂事,或者他们遇到挫折变得沮丧时,让我们用拥抱代替批评吧,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互相配合,才是对教育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