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这个世界什么路最难行走,那我想一定是回头路。
在南方一年一季的暴雨时期,我事先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问了些家中情况,以及家人的身体状况,作为一名远行的游子,最挂念的还是家中至亲,通话内容向来不多,三三两两,寥寥草草的互道晚安,早点睡。这在我年轻之时,一向觉得打电话回家是一个任务,直至毕业一年,风雨漂泊,才知晓,这是一种挂念。
朋友发微信问我,端午节放假吗?一问放假吗?这词我都会有些生气,说生气 更多的是无力,上班一年,节假日从来没有放过,也没有给自己休息时间,越是这样,越觉得往昔的时光甚是美好,怀念过往,吊念青春,在走过每一条这城市的街道时,每家店铺面前都有大妈奶奶,拿着粽叶,洗着糯米,在包粽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整个城市都在告诉我,端午节就快要到来了,你准备回家吃粽子没有?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太是符合我的心情。
每每想起童年趣事,已经进入髦耋之年的奶奶包粽子手法,至今让我叹为观止。
农村的粽子不同于城市,粽叶都是从清泉溪上摘取,巴掌大的粽叶对于包沾水的糯米可以说是最合适,糯米对于老一代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个好食物,可以泡甜酒,可以打糍粑,等等等等,说起好处,这可一时说不完,因为糯米也是发物,对于以前医药学不发达的农村来说,吃多了可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会让换上感冒或者是身体状况不好的人,病情加重。
关于端午,说起粽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东西,但或许我说起一样野生植物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能够认出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野生植物便是“茱萸”想起来一句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这茱萸在我接受书本教育之时,我一向认识这是对于重阳节的礼节,直至自己能够接触到更多新事物的时候,才知道,在南方对于端午也是有这种崇意,绿色的植物,看起来像鸭子的脚掌,有毛絮,杆子长而挺拔,味道刺激沁鼻,老一辈会在阳光升起之时,将茱萸插至每一个门口,女便将插至缠住的头发处,男夹至耳朵处,这一天你便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少,身上都会有这样的野生叶子出现,代表着除去这一年能够除邪避恶。
粽叶包过糯米,棕树的枝叶用来捆绑粽子,用锅煮,大火,还必须的柴火,这样的糯米才能更具其原来的味道,隔夜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因为它包裹的东西经过一夜的沉淀,已经变得入口即化。对于远行的游子来说,在匆匆离家时,能够带上一串粽子,身上插上一只茱萸,路上有其饱腹,平安随时,病痛除去,这就是亲人对于自己一生的挂念。
每个乡镇的习俗不同,我童年时期吃的最多的便是白糯米加入大蜜枣,味道鲜甜不腻,而在家里边,便自长古以来喜欢食黄糯米,秋收过后的稻草黄灿灿的,泡入石灰水中,挤出黄色的汁液用来侵染糯米,进而用来上色,相比较我们喜欢吃糯米里面各种 料而不同,家乡那边喜欢的黄那就是黄,不加任何类似于蜜饯,猪肉,红枣于其中,只是根据每个人口味不同,粘上白糖,香甜可口,浓郁清香,我想这才是味道一词。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边贡诗人所写的楚,现在湖南湖北这一带,而我如果追溯到唐明清时期,那我血统也算是个正统的楚人,说到“楚人”从小从课本之中学到的,“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因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后人为了其纪念屈原,便有了端午的来历,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民族意味非常浓厚。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历经千年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蛙在鸣叫,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