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虎”记之第三阶段
游戏化突围:小红花摸奖的神奇魔法
新学期,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将每日摘记创新性地改为小练笔,对内容不做过多限制,仅设定100字以上的字数要求。
这一教学调整意外成为吕新良“踩下油门”的关键契机。当天放学前,他就高高地举起作文本,递到我面前,兴奋地说:“王老师,我写好了,您快帮我看看吧!”期待的光芒在他的眼里闪耀,我惊喜之余,心中一动:这或许就是一个传说中的“教育的契机”!我迅速在心里构思了一个小计划:先是大笔一挥,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再告诉他,一个五角星可以兑换一朵小红花,攒够十朵小红花就能抽奖一次。我想以这种阶梯式奖励机制,遵照“即时强化”和“连续渐进”的原则,设置次级强化物(小红花)与终极激励(抽奖机会),能有效延长了行为强化的时效,增强了激励的持续性,从而构建起长效的行为强化体系。
听说奖励小红花,他高兴得一蹦一跳,飞快地跑去课代表那里去领,又跑回来对我说:“王老师,我现在就去写明天的小练笔!”我好奇地问:“你明天打算写什么呀?”他调皮地眨眨眼,故作神秘地说:“王老师,您明天早上就知道啦!”看着他那副得意的小模样,我满心期待:真正改变他的机会,或许来了!我的奖励机制有效了!
果然,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走进教室,就看到他举着作文本,一路小跑冲到走廊上迎接我:“王老师,我今天的小练笔写好啦!”他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那一刻,我幸福得有些恍惚,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满足感!我翻开作文本,发现昨天他写的是冬天的景色,今天写的是春天,我猜接下来他大概会写夏天和秋天。
我没有点破他,而是故意露出惊讶的神情,夸赞道:“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啦?王老师真是对你刮目相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害羞地说:“王老师,我特别喜欢写小练笔,我终于能完成作业啦!”我激动地说:“不行不行,王老师太高兴了,今天必须奖励你两朵小红花!”听到这话,他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转身就往教室跑。可没跑几步,他又折回来,拿走了我手中的作文本。我以为他是去领小红花,等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好家伙!他在座位上正襟危坐,已经开始全神贯注地继续写小练笔啦。
我被他的这股认真劲儿深深打动,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幕,发给了他的妈妈,希望她也能一起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骄傲。早自习时,我把这张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在全班同学面前好好地表扬了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鼓励表扬;二是把他扶到“勤奋好学”的宝座上牢牢坐下,舍不得下来。果然,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能认真完成语文的作业。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积极行为逐渐产生了迁移效应。随着语文作业习惯的改善,吕新良慢慢地连数学和英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这又是一个出乎我意外的小惊喜。确实,当这种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得到强化后,类似行为在其他情境中出现的概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