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想做的事情特别多,可当你独处的时候,却不知从何做起;当你想要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到deadline,你会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手机,把事情置之脑后,一直拖延下去······其实以上也是我最近的一些生活状态,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加入了时间管理学习营,以下是对课程的复盘。
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管理=事情的价值x做事的效率,即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找到高价值的事,并高效完成。
三种时间管理的人物类型
1、随波逐流型:有什么做什么,属于低价值,低效率;
2、高效率导向型:合理的时间节奏,能快速完成工作,属于低价值,高效率;
3、高价值导向型:先理清任务背后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并提前预测未来的一些变化,然后做对任务最有价值的事,属于高价值,高效率。
误区
学习时间管理就能摆脱拖延,这是错误的。在不想行动的时候,拖延给了我们一些理由,让我们心安理得。但从长期看,我们定会为此付出代价。而越是经常拖延,则越可能在面临新任务时拖延。从根源上来说,这种恶性循环的背后有一种生理模式,即自我和感受之间的矛盾。
在上图中,“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线,达成长远的目标,最终收获大树上的果实(即长远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线,获得眼前的快乐,不断采摘路边的小花(即短暂利益)。而正确的时间管理是让“自我”和“感受”长期地走在同一道路上。
行动力=启动+持续的执行
启动
方法1:321法则。任何一件你想做的事情,就在心里跟自己倒数“3,2,1,发射”,让感受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就先一步行动起来。一般来说,如果再多考虑十秒,我们就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去做了。万一忘记了321法则,就去做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倒杯水)或设定一个5分钟的闹钟,再次设定大脑开关,告诉自己,这件事完成后或闹钟响后,就执行321法则。
优点:不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在意自己的目标,并直面现实。
方法2:捆绑策略,即通过描述现状,考虑未来会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例如今天不立刻起床跑步,意味着未来的每一天我都没法坚持锻炼,会毁了整个早起计划,会永远影响我的身体健康。
优点:放狠招,有更大的机会面对现实,战胜肤浅的感觉,告诉自己后果很严重。
方法3:简化目标。由于想做的事情太多,没有明确目标,自动进入拖延状态。其实只要是有价值的事情,不要纠结哪件事价值更高,而应该直接逐一突破,减少选择的时间。
优点:行动比选择更重要。
持续的执行
方法1:分解任务,即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给自己奖励。适用于短期任务。
方法2:“快+早”形成良性循环,快指效率,早指提前,提前思考事件带来的问题和可能的后果,不断优化流程和完成任务的方式,从而提高效率。适用于长期任务
高效规划
高效规划,规划的是事件,而非时间。
错误事例:
缺陷:
1.如果时间表上的某一项任务没有完成的话,会连续影响到之后的任务,而且还会带来“失败感”的消极情绪。
2.固化的时间表一般只能用在高度流程化和可预计的工作上,一旦临时加了任务,就很难灵活调整。
3.时间表只是在规定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而没有关注时间成果。比如计划阅读1小时,却心不在焉地只读了十几页。
4.就算我们完成了时间表上的任务,因为没有反馈,所以并没有进入时间管理的【正循环】。
GTD时间管理系统
关键点:
1、事情要具体,明确执行的目标;
2、收件箱分短期和长期,其中短期存放预计本周内去完成的事项,长期存放未来的打算和想法;
3、利用便签条进行任务转移:收件箱—今日待办—今日完成,增强满足感和自信感(见图一);
4、对今日完成的事情进行复盘,进入“快+早”的时间管理正循环(见图二);
5、利用番茄工作法去完成每个任务,并记录每件事用了几个番茄,让自己下次更好的预估任务完成时间(见图二);
6、周总结,统计自己的番茄数,兑换自己的奖励(见图三)。
个人总结
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时间抓不住,我们只能抓住自我,而不是让感受去主宰你的人生。知行合一,行动去吧!
以下是时间管理学习营的学习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学习,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