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电影《长津湖》上映,屡破票房纪录。影片中冰雕连的事迹催人泪下,在零下40多度的天气里,志愿军埋伏了6个昼夜,在雪地中,志愿军保持战斗姿势一动不动守在死鹰岭,说的就是第9兵团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全连仅存两名战士,其余人员全部因严寒牺牲在阵地上,被后人称为“冰雕连”。长津湖战役,就是三野的部队第9兵团打的。9兵团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if !vml]
[endif]
在朝鲜战场上,我军面对的对手是当时军事强国美军。双方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都有很大的差距。尽管如此,志愿军部队克服了环境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寒冷的天气,最终将战线推至到三八线南北地区,有效控制了朝鲜战场上的局势。我国先后派到朝鲜战场上的六个志愿军兵团,最先行动的是第13兵团,是原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司令员为邓华,当时人数为25万左右。兵团内辖有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和第66军这6个军。四野的13兵团也是朝战的主要作战力量,成立较早,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少有大漏。
[if !vml]
[endif]
第13兵团行动后,第9兵团、第19兵团也不甘落后,这两个兵团前身分别为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以及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共同作为二线部队机动,随时等待调动。第9兵团共有第20军、第26军、第26军这三个军,每个军辖4个师团,最开始人数为15万左右。第9兵团司令是宋时轮,毛主席就是看中宋时轮出色的防御能力,才密招9兵团入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说的就是宋时轮的部队。同时三野打名牌是一把好手,五大主力之首74军就是他们打下来的。淮海战役中更是把蒋介石的嫡系主力一网打尽,导致蒋介石下台。三野的仗打得好,但是风格上冒险有余,而稳重不足。
[if !vml]
[endif]
早在解放战争初期,三野的部队向东北进军时,就暴露出基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当时如果不是黄克诚力排众议,坚持带枪炮、齐装备赴东北,结果很难想象。这次临时入朝,任务急时间紧。仓促之下,9兵团没有就地取材。而是准备去沈阳补充冬装棉衣,结果前线告急,火车没有停留,战士们就穿着单薄的棉衣直奔中朝边境。9兵团战士埋伏在冰天雪地里,虽然成功地将美军王牌陆战一师分割成五个块,却因火力上的缺陷,始终吃不下去。自身的伤亡加冻死、冻伤,减员达二分之一以上。凭借在淮海战役中练就的相持能力,终于迫使美军陆战一师全线撤退,9兵团神出鬼没地伏击,打得陆战一师苦不堪言。
[if !vml]
[endif]
他们终于逃到水门桥附近,但9兵团的战士三次强突,炸毁了浮桥。美军指挥部绝对不会让陆战一师覆没,在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出浮桥,24小时空投到水门桥。使得陆战一师一万余人和一些坦克逃出包围圈。实在可惜,9兵团为什么不在水门桥埋一支伏兵,阻击美军架浮桥呢?其实早就埋伏好了一个连的兵力,就是电影《长津湖里》的那个冰雕连。兄弟部队一直搞不清楚,死鹰岭阵地为什么没有战斗声响,直到看到冰雕连战士们才明白。在长津湖战役中,有3个连队都因冰冻而全部牺牲在阵地上。撤退成功的美军上校鲍泽曾称:“如果中国有充足的后勤和通信保障,美军可能就会被消灭在长津湖,陆战一师能生还也是侥幸,得益于充足保障”。长津湖战役惨烈,战果辉煌,歼灭美军1.3万多人,美军陆战一师冻伤近八千人,冻死几百人。而我军因冻伤减员2.8万多人,因冻牺牲的四千人。
[if !vml]
[endif]
入朝第一周,二十军一个师有 700 多名士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战斗力。假如三野9兵团接到命令,工作细致一点,棉衣到位一点,也许陆战一师就被全歼了。而四野十三兵团,这方面的情况好得多,虽然冻伤的事也有,防冻对战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十三兵团的作战,也比较科学。士兵们三三制做的比较好,三个人一小组,9个人一大组,单位面积下,人数更少,控制的面积更大,最主要的好处是,伤亡更小。比起其他野战军,四野的伤亡是最小的,效能也更高一些。总体来说志愿军个个好样的,不怕死敢牺牲,作战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