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
为什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总是会很在意?
当我们把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这就是自己的问题,而其实这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放在“关系”里去看的时候,我们还会这么在意吗?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型“社会里
即使你是个喜欢“独处”的人,也无法逃离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关系”的影响,可能是亲人的羁绊,可能是友情的链接,爱情的烦恼,也可能是同事的利益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在随时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活动。
你会说:我喜欢一个人呆着呀!
那,会一个人静静地呆多久呢?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
之后,你总需要和他人产生连接,工作也好、生活也罢,离开了关系,我们很难!
因此回到问题本身,我们所以会在意他人的评价,有一个因素就在于:
我们自身很需要这么一个“关系”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你看,他认可我了,我真的很棒”
“呀,他又批评我了,我好难过”
“他怎么可以这么说我,我接受不了”
无论是什么样的声音,不同人对你的评价所带给你的感受都是很真实的,有开心也有难过,也有内心的隐隐作痛,这是因为:
你的内心渴望融入社会,如果不被认可,你会感到自身是被这个世界抛弃的,而当你在意的时候,恰恰是你认可了一点“他人之所以会评价我,是对我存在的价值产生的判断“,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在一定意义上“看见我们的存在”。
这种被他人所“看见而产生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我们个体本身一个社会性接纳,简单来说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是在一起的,你并不孤单。
2、不同关系里的自我是不一样的
在熟悉的人面前,也许你会玩的很嗨,但是在陌生人面前的时候,你可能会少言寡语、表现拘谨。你也许会说:因为不熟啊!
对,这就引出了关系中的距离感的问题,我们跟一个人关系是怎么样的,会去看我们在这段关系里的表现状态是什么样的,有的人特别熟悉,可能会无法不谈,有的人可能认识了很久还是会感到没办法敞开心扉,这是为什么呢?
这也来自于在这些关系里,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的人会告诉你:你很适合做销售,因为你很外向活泼;
有的人却和你说:你比较适合成为一名作者,因为你能够沉得下心来。
当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标签往你身上贴:内向、不爱说话、孤僻、健谈、从容。。。等等。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究竟哪一个我才是真的我?
当你开始产生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
是不是在所有的关系当中,你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一样的呢?
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说明了每一个他人眼中的你都是你,所有的这些加起来的总和才是一个完整的你,因此你也不必太在意某个人对你的评价,只是刚好在这段关系里,你和他关系的距离远近决定了你在对方心中所形成的印象罢了!
因此,千万不要太在意某个人对你的评价,那只是你身上的某个特点,说明不了你就是那样的一个人,你的身上还有好多个面。就好像每个人内心都有善恶两面,是善还是恶取决于我们在什么时间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3、决定我们行为本身的不是性格,而是所处的关系不同
回想一下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如果很喜欢某一个学科的老师,是不是该学科会学得更好呢?(科科都是学霸的类型不包含在内哈)
我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语文和英语,不是我喜欢这两个学科,而是这两位学科老师都对我很好,性格也很好,因此上课的时候就很认真听,学的很努力。
可是一到数学课的时候,我总是会昏昏欲睡,因为数学老师讲得太枯燥啦,而且真的性格又暴躁,因此我学数学的心态就崩了。
你看,你面对不同学科的时候,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不能通过这些事说明你在某个学科就懒得去学了,因为不同的关系里给到你的动力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哪个老师,你的哪个科目学起来会更有动力,相反,则动力不足,而不是懒惰。
再比如有可能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很暴躁,能说明他就是一个暴躁的老师嘛?会不会这就是他的一种习惯的教学方式呢?回到家之后,他也有可能是很温暖温和的一面呢?
所以,一个人在什么场景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只能说明那个时候他是那样的人,过去了之后,我们再去看待这个人,会发现他身上的更多面哦!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会很容易在意他人的声音呢”?
第一:我们生活在“关系型社会”里,我们需要通过“他人的声音”去看见我们自身的存在,一旦“没有他人声音”了,我们会感到被这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第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外界“他者对自己是怎么看待的”,不同的关系会带来不一样的评价,任何单独一个评价都不是你,所有的总和才是你;
第三:决定我们行为本身的,也许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个性,而取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距离,认清了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我们或许就会从容一点。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际关系当中更为洒脱、自在、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