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走了。
清晨,从南方冬天清冷的空气中醒来,睡眼尚未完全睁开。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见室友在宿舍群里@了我,还配了一个拥抱的表情。起初以为,在我睡着的这段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在我的家乡又进一步扩散了,然而铺天盖地传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
时钟指向八点、九点、十点……越来越多热爱篮球的人从睡梦中醒来,每个人第一眼看到手机时的感受或许都大同小异,这种感受很难用一个词来加以形容,震惊?错愕?悲恸?不,那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并接受了这个现实的人才会有的反应,对于我,对于每一个科比球迷,对于每一个热爱篮球运动的人而言,短时间内怎么可能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呢?
谈谈我与这位伟大的逝者之间的故事吧,显然他并没有与我在现实世界中有着任何实在的交集,我们没有见面的寒暄,没有合影,没有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对于他而言我就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存在——无数球迷中最普通的一个。回想起来,我作为一个科比球迷也是不合格的,我无法做到对偶像的每一场重要的比赛如数家珍,我也无法做到对他取得的一系列瞩目的荣誉倒背如流,我甚至连他完整的比赛加起来可能都没有看到五十场。可如果要我说我二十年生命里唯一的偶像是谁,答案显然也只有他了。在我那终日为学业奔波操忙的中学时代里,只有放学后匆忙回家才能看到小半场比赛直播,在那段时期内他又饱受着伤病的折磨——从我初三那年到高二那年,他一共缺席了139场比赛。所以,在我真正有能力去理解一个真正的篮球巨星带给每一个热爱篮球的人的力量和他对篮球这项运动造成的影响之时,他的身影其实早已渐渐远去了。
在我生命中更早的时候,当他还没有受到诸如跟腱断裂这一毁灭性伤病的影响时,当他还能随心所欲地在球场上轻灵地穿梭时,我还太小,小到只是在记忆里模糊地知道有一个人叫科比,是爸爸最喜欢的球星,每当他上场的时候,在电视机前看球的爸爸和其他叔叔伯伯们就开始兴奋,久而久之,我也开始兴奋,并深深地记住了那个令我兴奋的人的标志性特征——略显瘦削的背影和24号球衣。记得当时我和爸爸总是光顾家附近的一家早餐店,一台机身笨重、屏幕有些小的电视机就摆在一张泛着油污的陈年木桌子上,每次我们在那儿吃米粉或者肉丸时,电视机总是放着中央五台的体育比赛,有一回我正低头吃着东西,一抬头只看见一个球员抢断快攻扣篮的慢动作,黑皮肤、紫色的护肘、飘逸的身形、还有……24号球衣!霎那间我竟然忘记了自己并不是在家里,用稚气的童声高喊出一声:“科比上场啦!”食客们犀利的目光顿时朝我刺来,不过这件事也就不再有后续了,谁会在意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小餐馆里一个小孩子的一声不知所云的喧闹呢?不过细数起作为科密的这些年里的所有回忆,这个画面是最久远,但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了,故事具体是从何开始的我已回忆不清,但我至少知道,从那时起,它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我真正疯狂地喜欢上篮球是在初三那年,中考的压力下,打球在学校里算不上一件被提倡的事,每次放学后在球场上用极度粗糙的技术动作打球时,班主任从远处投来的灼热目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初三的男生,不懂得太多复杂的篮球术语和技战术,打起球来张扬、莽撞、毫无章法,但那时,对一件事物的热情是消耗不尽的,打起球来可以不管不顾地打上一整天,喜欢一个球星似乎也不需要太多理由,身体天赋爆炸、得分如砍瓜切菜、动作好看……任何简单的特质都能够成为入迷的理由,当然讨厌一个球星也一样。常聚在一起打球的小伙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喜欢谁,当然要大肆吹嘘,不喜欢谁,也不管在场的是否有他的球迷,也可以口无遮拦地开始嘴炮,争吵永远不会持续太久,上课铃会终结一切,当下课铃再次响起时,火药味也就消散了大半。作为科比球迷,每当争论的焦点来到科比身上时,我最常摆出的论点是“曼巴精神”,最常举的例子是初二那年科比拼到跟腱断裂的那场令人揪心的比赛。与此同时,我也不吝于和“抱大腿三连冠”、“铁王”等“反方观点”作斗争,斗争从现实中延伸到了网络上,那会儿腾讯新闻的评论区是“科黑”最大的聚集地之一,无论是否与科比有关的篮球新闻下都常常伴随着血雨腥风,我秉持着自己的观点回了几个帖子之后便再也招架不住,只得删掉腾讯新闻,不让这些污浊恶毒的语言入眼。现在想来那时候是真的很幼稚,幼稚极了,可怎么那个如此幼稚的时期,却这样令人怀念呢?是因为有篮球、有科比吗?我给不出答案。
最温暖的记忆来自于2016年4月14日那天,我穿着一件满是“科比”元素的T恤,在放学后匆忙赶回家中看完了退役战的下半场,那场比赛的意义无需多言,60分震古烁今,”Mamba out”余音绕梁,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下午来到教室,每一个知道我是科比球迷的人,或是看懂了我身上那件T恤的含义的人,都对我报以微笑,并兴奋地与我讨论起刚刚结束的比赛,即使是几个似乎对科比并不那样感兴趣的骑士球迷,也没有对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比赛和这位具有历史意义的运动员吝惜一丝一毫的褒奖。激动和恍惚中,我早已无言,只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右手轻拍胸口,像每一个理解我的人致谢,就像那个男人在比赛结束后对全场观众那样。
随后的剧情其实很老套,我高考、上大学,即是湖人战绩再差也仍然关注着,2018年的夏天,在目睹了詹姆斯季后赛的疯狂表演和看到他休赛期的决定时,我的身份真正从“科密”成为了“詹科双密”。2019年,我大三,面貌一新的紫金军团重新踏上了争夺荣耀的征程,35岁的勒布朗依旧在用行动证明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球员,安东尼·戴维斯的到来让天使城更加星光熠熠,还有丹尼·格林、考德维尔·波普、德怀特·霍华德、亚历克斯·卡鲁索……每一个名字都在向我们昭示着,这支球队正在变得更好,能否在六月加冕犹未可知,但所有人都知道最黑暗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阴霾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突然笼罩而来的。
我无意向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列举科比·布莱恩特在球场内外取得的种种成就,也无意用华丽的辞藻去形容他对我的人生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只想说,有这样一个人,在我最青涩的岁月里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美好回忆,他不认识我,却一直陪伴着我。
如果你问我,现在是不是做好了接受这样一个人离去的准备,我想我还无法给出回答。但有一件事是我能笃定的,那就是:即使再悲伤,我也不会将他遗忘,每当我一转头,他一直都在,从未离去,一如当年模样。
再回首,青涩的日子恍然如梦,你在最耀眼的舞台上,执拗而倔强地承受着王朝的起起落落,我远远地望着,默默地发誓总有一天我也要像你一样;再回首,你带着微笑,怀着无限的眷恋最后一次亲吻了这个世界,我只是笑自己不识这人间天高地阔,你四十岁之前做到的一切,我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做到,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依旧思念着,我依旧相信着,我也依旧努力着。
这就够了。
再回首,我心依旧。
R.I.P
写于2020年1月27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