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公众号在劳动节发了一篇小文,从他经历的小生活片段,生动地示范了“怎样客观地给别人提意见”。
为什么他能让别人欣然接受意见?靠的并不只是“客观”,更重要的是:出自让对方得益的发心、独特的视角、以及专业化的表述。
首先关注点的不是自己的利益(不被允许打包带咖啡走),而是客观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再有不简单给对方贴标签,仔细观察对方做事不妥当可能的原因(年轻的服务生没有受到良好培训),然后沟通可以解决问题的客观方式(请他去和主管经理确认)。
自己利益已经得到满足后(经理礼貌地称呼他为高级会员,并同意打包咖啡),仍然提出三个想法:
1. 这样的打包咖啡成为了平息事情的手段和方法,不仅客人不会领情反而可能加深误会,应该有更好的流程;
2. 如果酒店确实有不允许打包咖啡的规定,那么作为客人一定会遵守规定,但以后可能会倾向其他酒店,同时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应当多去了解其他同行的做法;
3. 如果酒店允许客人或者高级会员打包咖啡,那么对服务生的培训工作不到位,或者酒店制度不容易落地或执行。
不仅酒店经理,相信读过此文的读者都大获其益,脑补一下换作我们遇上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呢?可能的几种情形:
“哦,不让带就不带吧,不就一杯咖啡吗?!”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老好人心态会让我们安全、少惹是生非,但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乡愿,没有观察、没有思考也没有原则。
“什么破酒店什么破规定!人家酒店都让带,你们为啥不让带,叫你们主管来”这种方式最终得到的不仅是一杯咖啡,还有滋生出来的抱怨,仿佛在说“这么说是为了你好”的客观事实,其实只吐出了满满的负面情绪。
还有可能拿意见簿来留下墨宝,这种情形的结果多半是仅在纸张上留了痕。
话说心灵鸡汤开始被嫌弃了“听过那么多道理告诉,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其实鸡汤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如若只是眼睛看到了、耳朵听到了,那都和自己没关系;只有不断锻炼,内化功力,才能找到勺子,尝其美味,得其滋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