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28篇《小雅 隰桑》
原文阅读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参考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
我看见了他,快乐的滋味无法言喻!
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
我看见了他,如何叫我不快乐!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浓密黑黝黝。
我看见了他,说着情言爱语,
体会着他执着的爱意。
心里对他深深爱恋,却欲说还休。
心中对他有深深的爱意,哪天能够忘记?
字词注释
(1)隰(xí):低湿的地方。
(2)阿(ē):通“婀”,美。
(3)难(nuó):通“娜”,盛。
(4)君子:指所爱者。
(5)沃:柔美。
(6)幽:通“黝”,青黑色。
(7)德音:善言,此指情话。
(8)孔胶:很缠绵。
(9)遐:何。
(10)谓:告诉。
诗歌赏析
这首是《小雅》中少有的几篇爱情诗之一,但是因为封建时代的学者囿于“雅”的缘故,从未有人当作写男女情事的诗来读,连最敢突破旧说的朱熹、姚际恒、方玉润诸人也不例外,他们与《诗序》不同,不视为“刺诗”,而认为是“喜见君子之诗”。近人多不取旧说,除个别人认为“是写臣子恩宠于王侯,感恩图报之歌”外,一般都理解为爱情诗,且作为女词。
全诗前三章叠唱,从歌曲看,是一个调子的重复,从诗的抒情说,则是重章互足,意思有所补充。首章头两句“阿难”本是联绵词,字或作“阿傩”、“阿那”、“婀娜”。这里将“阿”、“难”拆开用,其义略有差别。
二、三章“难”换作“沃”、“幽”,除变韵外,还描写了桑叶的柔美与颜色。第三章的第四句对前两章意思的丰富更明显。前三章的头两句是起兴,诗人眼见洼地上桑林枝叶茂盛,浓翠欲滴,婀娜多姿,美极了。这正是青春美的象征。何况桑林浓荫之下,是少女少男幽会的最佳场所。
诗人触景生情,想到她心爱的人,竟按捺不住心头的一阵狂喜,一阵冲动,前三章后两句写的就是这一想像中的情绪。她设想,如果见着自己心爱的人,那种快乐无法说,接着又补明——这不能叫自己不快乐。她愈想愈出神,也愈入迷,竟如醉如痴,似梦还醒,已完全沉浸在情人会面的欢乐之中,仿佛耳际听到他软语款款,情话绵绵。这甜蜜的轻声耳语,如胶似漆的恋情,叫她难以自已。
前三章诗人所表现的如火一样炽热的爱情,显得是如此纯真、大胆、坦露,然而这只是她心里所设想的幽会场景,并非所经历的事实如此。
所以当诗人从痴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现实,她就一下子变得怯弱羞涩起来,第四章所诉述的就是这一爱情苦恼和心理矛盾。本来她深爱着心上人,但又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她反问自己:既然心里如此爱着他,何不向他和盘托出呢?她也许多次下过决心,一再自我鼓励,但是终于缺乏这种勇气,每当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至今仍是无可奈何的把“爱”深深藏在心底,然而这已萌芽了的爱情种子自会顽强生长。
“何日忘之”正透露着这一爱情信息。相信总有那一天,这颗爱情种子定会像“隰桑”一样,枝盛叶茂,适时绽开美丽的爱情之花,结出幸福的爱情之果。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两句叙情一波三折,具有极大概括力,体现了蓄之愈久、积之愈深、发之愈烈的情感生发规律,遂成千古传颂的名句。
《隰桑》学习的反思探讨
《隰桑》是一首情歌,前三章一开始就以桑起兴,反复赞美桑叶的茂盛、柔美和肥厚,随着桑叶逐渐成熟、润泽、饱满,而诗人心中的情感也一日比一日深厚坚固起来:“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既见君子,德音孔胶”。诗人牵念着一位谦谦君子,想到要见着他,心中便生出无限的欢喜来。
“既见君子”这样的句式在《诗经》中颇常见,像《风雨》中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草虫》里的“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都是“喜见君子”的诗句。而《隰桑》的特别之处在于既见君子后,诗人又道出了另一番不为人知的心事:“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不谓”就是不告诉,既然心有所属,既然与心上人两两相对,为什么不告诉他?而是把深情埋在心底,什么时候才能够放下呢?原来这是一段未能表白的情感,其中的迟疑纠结并不难懂,而个中缘故朱熹也说得很明白:“爱之根于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也”,情感积蓄得越久,越深邃,越沉挚,越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楚辞》中的女子“思公子兮未敢言”,曹丕诗里也说“郁陶思君未敢言”,他们的“未敢”和《隰桑》里的“不谓”一样,不单是羞涩,更是因为此情已铭心刻骨,而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是拙于言辞的。
这一章是最符合青春男女的心思,写到他们心坎里去了。我们每个人大概都经历过,心里喜欢某个人。这种“中心藏之”的隐忍之爱,虽无数次在心中徘徊往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形之于色,宣之于口,于是百转千折,至死不悔。尤其对女性来说,喜欢一个男孩,要说出口,是要有一定勇气的。 也许,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发生一段烈火烹油的情爱,而是将这烈火克制下去,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亮各自的生命。所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这样美好的诗句,才会打动几千年来的青年男女。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阿”的字义
阿,是美好的样子。“阿”的本义是大土山,还有个意思是“曲阜”,也就是山的曲折处(今天的曲阜市,就是因为旁边有曲折的山而得名),引申也可以指任何曲折的地方。所以,“阿”可以引申出任何和“邪曲”有关的词义,比如水边可以称为“水阿”,因为在旁边的,就不是正的。“阿谀奉承”的“阿”,也是表示曲意奉承领导,都不是正道。偏爱某个人也可以称为阿,比如“阿私”,因为偏爱,就不是正的。倚靠某个人也可以称为阿,比如古代君主身边的辅弼大臣,称为“阿衡”。因为是旁边供倚靠的,也是非正的。
从“阿”声的字,有时也有邪曲的意思。比如“奇”,《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和“奇”对文,这个“奇”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邪曲”的意思。全句话是说,治国要用正道,打仗要用歪门邪道,也就是诡计,不能循规蹈矩。邪曲的东西,一般看上去是有美感的。比如一个人身体有曲线,当然比上下一样粗好看。所以,隰桑有阿,就是说桑树枝叶婀娜,非常漂亮。
参考资料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0月
《中华文化故事:诗词的故事》,李晓愚,译林出版社,2020年3月
《悠悠我心:梁惠王古诗词二十讲》,史杰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经典文化,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