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分陆路和海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丝绸的故乡,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称为丝绸之路,是由于经过这条路线进行贸易的商品中,中国的丝绸最具有代表性。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西汉,中原及沿海地区的商贩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通过海运,发往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等地,再转运圾及,罗马等国,而东南亚及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等异域珍品,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还有一条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要地位。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著名的泉州港处于晋江入海口,是个天然良港,不冻港,在南北朝时期,已成为对外交通的港口,那时的泉州叫粱安,这是泉州有海船可以出海西行的最早文字记载。泉州港的对外贸易兴起于唐代,安史之乱导致陆上丝绸之路闭塞,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转而以海道为主,那时候福建南部人口增多,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具备海外贸易的必要物质条件,促进了福建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给泉州港提供了一次最重要的契机,尔后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再次为泉州港的兴起提供了际遇。使得泉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当时中国的四大外贸港口之一。
北宋哲宗元祐二年,泉州正式设立市舶司,可以直接发船到海外贸易和接纳外来商船,这是泉州历史乃至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件大事!南宋未年,泉州港的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1974年7月15日,泉州港出土一艘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宋代古船,可载重200多吨,相当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一支700多头骆驼队的驮运总量,古船的出土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水平,是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中国海船制造中心的实物见证!到了元朝,泉州港更加繁荣,由于泉州遍种刺桐树,所以外来商人,水手称之为:刺桐城!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据说,当时侨居泉州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数以万计。泉州港成为各国客商杂居的海港都市!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可惜的是明朝为防备倭寇推行禁海政策,导致泉州海外交通的衰弱,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消失,昔日辉煌的刺桐港失去了光彩照人的光环,黯然失色!
然而历史不会一直被遗忘,虽然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步比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来得迟,但发展迅速,成果丰硕。走进泉州,稍为留心都能发现海丝文化的痕迹,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沉淀,海丝文化除了给泉州留下多姿多彩的地面遗迹和史料,更是深深植入泉州人的骨髓,是泉州人的性格和习俗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