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久治不愈?那您可能是筋性腹痛了!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一般而言,筋性腹痛的疼痛与典型的脏器病变疼痛性质有区别,同时缺乏脏器功能失常的主要症状表现及有关检查的阳性体征。以腹部受凉的腹痛为例,其主要是腹部肌筋挛缩,虽可伴有肠道的蠕动性增强,但多不呈现急性胃肠炎的典型症状表现及有关检验阳性体征。肌筋性腹痛的基本特点是

①位置比较恒定,多有定位反复发作病史。

②以钝痛性质表现为主,与气候骤变、劳动劳累关系密切,而与饮食关系无多大联系。

③可于疼痛部位,触察到病态肌筋的阳性形征。医者触及筋性结灶时,与病人产生的异常感觉呈同步性反应。

④运用综合理筋消灶法施治,可把疼痛解除,且疗效巩固。

【治疗方法】                                                                 

      具体的施治方法:

①于腰背采用边舒筋边查灶的方式,对背腰华佗夹脊,于舒筋的同时,多于胸12至腰1的竖脊肌,查到结硬性的筋结病灶,遂行局部消灶,使腰背筋结导致气滞及血瘀形成的病灶松解,获得背腰阳气畅通,利于推动腹部筋脉气血之流通。

②腹部治疗。围绕腹部已经形成筋结病灶,采用综合理筋法,作舒筋解结治疗。常用的施治筋结部位,按三线的取灶法,于查到的任脉线、半月线及外三线(相当于腹外斜肌的革质索处)的筋结病灶点,以结灶点为腧穴,施以手法、针刺、拔火罐的治疗。一般施治的筋结病灶数,为3~5个结灶。施治的间隔期为3天。5~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6天。

【病例择举】                                                                        

 患者谭某某,男性,58岁,农民,腹痛反复发作病史36年。在1次进行磨谷的劳动中,突然觉得上腹部正中点处疼痛,紧缩性疼痛性质,经休息,病情自行缓解,随后的日常生活中,虽无消化道的病情症状伴随出现,但腹部于心窝下固定点性疼痛,经常发作,每月发作1~2次,发作时间,无规律,多与腹部用力,导致腹部肌筋收缩有关。 经筋检查,发现腹部脐上4寸处,有一条索样筋性结灶,长2.5公分,粗如筷,质地僵硬,触察时,高度敏感,疼痛难忍。诊为筋结性腹痛。予综合理筋消灶法治疗,重点对筋结病灶藏以微针刺消灶,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七天,病灶消散,病情解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