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3号—世界读书日,想来谈一谈为什么要读书。
记得白岩松说过:“读书是回报最大的投资”。
他说从没见到任何比读书成本更低,收效最大的投资。要永远相信前方有更好的你自己在等着你。
说来惭愧,虽然我学业成绩不差,但是以前着实是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我真正体味到读书带给我的改变是在19年与20年的过渡期。
19年是我这二十年来的日子最两极分化的一年。上半年我极度快乐,因为实现了我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以公派生的身份赴美留学了半年,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畅所欲言过、在纽约的时代广场疯狂挥洒过、在洲际公路上肆意驰骋过......
但是回国后的那段日子却让我陷入极度迷茫的状态,好像一个小目标完成后,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了。我像很多应届生一样在考研与就业这两个选择上迟疑不决,好像选择哪一条路都不对,因为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可能屋漏偏逢连夜雨,19年的下半年诸事不顺:亲人患癌让我不知所措、保研替补让我怀疑自己、父母的责难更是让我压力倍增。
大家都很难相信我这样一个充满斗志的人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整天浑浑噩噩,但是那段时间我真的很想放弃啊!老师的劝解,朋友的陪伴好像都被我屏蔽在外,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看到,但是想真诚地对陪伴过我的人说声“谢谢”!
寒假在家的日子,我什么也没干,就没有缘由地开始疯狂阅读。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城南旧事》,被里面的种种温情所感动—是啊,爸爸的两鬓斑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接着,我又读了《小王子》,解开了困扰我一年的结,“我们要对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所有你倾注过爱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之后,我读了王潇的《让我们相逢在最高处》,深深被她提倡的“趁早精神”所吸引:
“珍视自己有限的一生,期待它的丰富和饱满;始终坚持由自己定义和勾勒自己的理想模样;不停止向内探寻自己的真正喜悦;不停止向外探索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放弃塑造成为期待中的自己;坚持通过阅读、观察和思考自我输入;坚持通过书写、总结和复盘巩固成长......”
四月份,我读了《乌合之众》,明白了群体的力量,反思了自己去年随波逐流的可怕思维;之后,又读了《月亮与六便士》,彻底地被思特里克兰德勇敢地逐梦和不被世俗所约束的精神所打动,他让我明白了梦想的力量。他一个中年人都可以如此无畏,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还在畏惧着些什么?
更何况马云也说过“25之前尽管去犯错吧 不要担心 你跌倒了就爬起来 再跌倒再爬”
这几天晚上,在读《天蓝色的彼岸》,还未读完,但是我却隐隐约约被它要传达的生命与告别所感动。就像《活着》中所说“人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没有人知道死亡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到达天蓝色的彼岸,所以我们要努力、小心、爱惜无比地活着!
去年微博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以及“自杀”的话题,不知道是不是那段时间心情低落推送的都是这些话题,还是说19年真的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不敢想象一个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会想要去自杀,但是如果他们能多阅读,一定会从某个作品之中找到共鸣,更有甚者找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我不能狭隘地说活着一定就是好的,毕竟生活处处都是苦涩,但是当你克服困难与恐惧之后的风景一定是美的。
所以,朋友啊,人生路漫漫,千万莫慌张!
要相信“没有一个人一生中的每一步都是迈对的。一个人能成功,是自己的纠错能力比较强而已。”
要相信“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付出很多努力却不一定有收获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要相信“一件事无论太晚或太早,都不会阻挡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和期限,只有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要相信阅读的力量,在你迷茫彷徨无助时,打开一本书,你想要的答案它都会给你!
最后,让我们一起相逢在最高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