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万圣节”正日子应该是今天(11月1号),但是,庆祝娱乐的时间加拿大是在10月31日,说是和送走秋季及迎接冬季有关,过两天,加拿大即进入冬令时,时间回调一小时,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天黑的早了,晚七点,天已经漆黑了。
昨晚上的“万圣节”,我陪小外孙女和朋友家里孩子汇合一起去某社区“要糖”。再次体验“万圣节”。
“要糖”是节日里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了。“不给糖就捣蛋”成为当地的一句名言,不过,真得是“捣蛋”吗?我没有见过。一般家里门口亮着灯就表示可以要糖,如果敲门,家里灯灭了,就表示没有糖可要,孩子们都看懂了这一个信号。
糖果摆放,也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家在门口放一个盒子,倒上一堆糖,意思意思。因为,我们要去“要糖”,又不能让孩子们失望,就放了一堆糖在门口。有的是需要敲门,然后,家里人开门出来给孩子们糖果,“敲门-开门-发糖”似乎成为一种程序,发糖人享受这种乐趣。另外,还有的家人坐在门口,装扮一下,不害怕的就过来要糖果吧……
万圣节里有固定的节目,比如有一家连续几年来都一家四五个人出马,自制Hot dog 免费发给需求者,我心里粗粗算了一下,至少100要糖人,他们要做一百个热狗,按$2元计算,要送出去200加币,可见之心诚。除了热狗,好像还有其它免费食品。我看着他们弄面的,贴锅的,油煎的,在夜晚,尤其是有点风、有点雨,更感觉温馨。
今年万圣节,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即:利用家里两个车库做舞台,邀请一些好友,共同登台表演,敲打吹奏,歇斯底里的喊唱,头发疯狂的甩着,非常的搞怪,令人捧腹。也有人不喜欢,草草看一眼就走路了。
万圣节之前,我也在社区周边散步,有些家庭门口做了布置,主要是各种幽灵鬼怪的形象,增加一些恐怖的氛围。当地的孩子们早已经习惯,并不害怕。有的学校之前,也搞些活动,31号,有的学校让孩子们穿黑色或橘色衣服,以此方式庆祝。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传播方式。
距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MUNN'S AV. 有一家被称之为“鬼屋”里面的内容更是“可怕”:幽灵的身影,飘荡的附带,触摸着你的脸或身体;漆黑下,闪烁的微光,让人不敢直视;空中回荡着微微喘息声,伴随着呼唤声……这里已经成为六线的网红打卡地,知名度很高。据悉,他们现在也卖一些相关产品,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无法想象,若干年后,他们的发展是啥样子的了?
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虽然说“万圣节”起源与宗教有关,“万圣”来到人间,天上天下各有不同理解,但是,最近我听说现在有的教会也不太赞成孩子们去“要糖”,为此,一些教会节日安排孩子们参与一些活动,用这样的办法圈住孩子们。这也是道听途说,还得持续观察。
“万圣节”是西方英语世界里重要的节日之一,其实,也内涵着对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诠释。目前,“万圣节”越来越多的被娱乐化解读了,没有人再去关注它的本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