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朋友,对亲情也很淡漠?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最近,看了《秦晋之好》的故事,我才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春秋时,秦和晋是邻国,都很强大,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称“穆姬”,从此两国变成了亲家关系,秦穆公也有了美满的家庭。这是故事的表面意思。
深度解读故事,就会发现,婚配是形式,更多是“结盟”,把情感和利益混淆在一起了,让人欢喜让人忧愁。
那些没有朋友,对亲情也很淡漠的人,其这样做的原因,从《秦晋之好》中可以体现出来。
01
冲着利益来的人,也会为了利益而决裂。
晋献公在位时,盲目相信骊姬的话,废掉太子,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这一举动,让满朝文武都有怨气。
晋献公过世之后,几个王子为了王位,拼得你死我活。
其中,公子重耳德高望重,却主动让贤,表示自己愿意离开京城,在翟地安度余生。
公子夷吾雄心勃勃,要自立为王,但是能力不够,于是求助秦穆公,并承诺,要是自己做了王,送五座城池给秦国。
穆姬作为中间人,说:“叶茂者本荣,必尽纳之,亦所以固我藩也。”
一棵树之所以枝繁叶茂,是因为周围有养分;一个人之所以蒸蒸日上,是因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
夷吾做了晋惠公之后,把自己的承诺全部忘了。
此一时,彼一时,过河拆桥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当自己变得强大之后,就彻底脱离了过去的圈子,还担心过去的圈子会索要利益。
周国平说过:“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同学,社交时,动机不一定很单纯,总是以为“对方可以给自己什么”。这样的想法,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耿耿于怀。
说白了,如果你一次次被人当成“感情牌”,就会讨厌社交。人被利用一次,两次,是大度,被利用三次以上,就是愚蠢。
谁都不傻,只是不说而已。和亲戚朋友断交了,也就是切断了利益链,彼此心照不宣。
02
不知感恩的人,寒了好人的心。
天有不测风云。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到处是饥民。晋惠公派人向秦穆公求助。
秦穆公说:“负我者,晋君也;饥者,晋民也,吾不忍以君故,迁祸于民。”
渭水河里,船来船往,从秦国送粮食到晋国。史称“泛舟之役”。
第二年的冬天,秦国闹饥荒,向晋国求粮食。晋惠公拒绝了。
本来,两位君王是亲戚,也是朋友,但是因为“有借无还”的愤怒,导致兵戎相见。
穆姬听说,晋惠公被活捉了,马上向秦穆公求情:“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
碍于夫人的面子,秦穆公只能把晋惠公放回去,然后把晋国的太子子圉派到秦国当人质。
你遇到了借钱不还的人吗?你敢轻易借钱给人吗?这个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答案很清晰。
我的表姑,在老家建房子,花了二十多万。其中,向我的母亲借了三万多。
一晃就过了五年。表姑家准备在城里买房,再次开口借钱。母亲说:“上回的钱......”
表姑回复一句:“你家不是没钱,何必小气?”
谁的钱,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汗水换来的。怎么到了别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应该借”呢?这次之后,我家和表姑家,就算是断交了。
农村有句俗语:“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
谁都不能因为利益受损了,还继续去结交对方。人总是要痛醒的。
合群的本意,是为了得到什么,现在反而弄丢了什么。这就和本意背道而驰了,因此人就会被逼成不合群的样子。
03
如果没有遇到靠谱的人,不如一个人独行。
晋惠公过世之后,子圉继位,为晋怀公。
令人愤怒的是,晋怀公更加可恶,导致晋国民不聊生。
最后,秦穆公费尽周折,扶持重耳为晋文公,并把女儿怀嬴及四位宗女许配给他。
重耳不负众望,和秦国结下了友谊,也让两国都迅速崛起。
兜兜转转一个很大的圈,秦穆公才遇到一个靠谱的人,实属不易。
作为普通人,就不一定有秦穆公的实力和运气了,也许一辈子都难以遇到靠谱的人。因此,选择一个人独来独往,也是上策。
人活着,不能听命于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越来越多的人,口口声声说“做自己”。但是他们却在群里迷失自己,被亲戚捆绑,因为丢不掉血缘关系;被朋友利用,因为他总以为朋友会带来什么。
唯有不害怕孤独的人,才敢于独行。至于有没有靠谱的人同行,就随缘好了。
04
我们总以为是“曲高和寡”,才导致一个人没有朋友,也不喜欢亲戚,其实不是的。真正的淡漠,是源自于“利益的分配”。
世人慌慌张张,就是贪图几两碎银。你我都这样,那就用“碎银”做交易好了,别夹杂太多的人情世故,别老是攀亲戚。
陈果老师说:“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所以,我们要丢掉面具去见人,不必因为没有朋友,亲戚关系淡薄而懊恼。唯有同样不戴面对的人,才配得上你的善良。
从今往后,努力满足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参考资料《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