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几次面试下来,也颇有点小感慨。
我最爱的职业小说家村上春树大叔说过,人生向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一丁点瓜葛。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抢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我常常听人说起要从心出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一个这么想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事的人是多么的幸运)。我想至少我不是那种所谓“幸运”的人,自己在职业的路上摸摸索索,磕磕绊绊,但回头看看却觉得每一段经历都让自己受益匪浅,原来真的如李宗盛歌词中唱的那样:人生路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似乎和要写的主题扯得有点远了,说回面试的话题。要说的不是什么面试经验,而是一点体会。
在高中政治课本上多多少少都学习过供需的一些粗浅理论。大意是讲,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想来真是太正确又太显而易见的道理,在面试过程中,与人力资源或公司管理层关于自己到底值多少价格讨价还价时,真真感触太深刻。
物以稀为贵,人也亦然,你哪些是对方需要的稀缺性资源,你就可以从哪里下手去还价,话讲回来,如果没有呢,那就要乖乖去学习,去提升。
其实选择一家公司,或公司选择你,都是冒着损失很大机会成本的风险。
这几次面试时,我都同时提到了这个方面。
对于个人来讲,最最宝贵的莫过于时间,给了这家企业基本就等于放弃了另外全部的其他选择,当然,斜杠青年除外。那自己当然需要慎之又慎,价格自然要要的合理,至少让自己觉得合理。
而对于企业来讲呢,它的机会成本就是市场的占有机率,所以,多花钱请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比起市场占有率的丢失来讲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所以,提高自己的稀缺性,提高自身身价,占有合适的岗位,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双赢的。
哈哈,胡说八道了半天,希望近期找工作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