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向东的管理学课》罗友学院打卡第45天。
有人大撒把,只管人,不管事,做得也很好;有的人,面面俱到,只管事,做得也很成功。所以,我认为,管人和管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甚至可以结合,我自己就见识过太多,既会管事、又擅长管人的企业家。所以,我觉得核心不在于侧重管什么,而是在具体的时间点上、具体的控制环节,不要出现错配。最不该的是:该管人的时候,管了事;该管事的时候,管了人。
具体怎样有机地组合管人和管事的比重,是一道应用题。我在今天的课,核心想分享两个解决这道应用题的思考逻辑:
越是说得清目标的,越是要强调管事,在时间点上要重视反馈,在控制方式上越要注重微观;
越是在目标上说不清,控制事情的过程越重要,越是要强调管人。对于这样的情况,在时间点上越要强调前馈,在控制方式上越要注重宏观。
管理控制的时间维度。控制活动按照时间来区分,可以分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
前馈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它发生在实际活动之前。
同期控制发生在工作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不正当行为发生的概率,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反馈控制,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所进行的控制,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对投入、过程和目标等所有环节进行改善和矫正。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前馈控制和同期控制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反馈控制是为了亡羊补牢。
对于某些组织,主要管理岗位上的人滥用信任和不作为,会比低效率危害大太多,比较直接的就是会使组织贻误很多关键时机,让组织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一点点地失去竞争力。
一般来说,在组织的高层,前馈管理相对重要,招人、激励人方面应该花费较多时间,而同期控制相对次要一些,反馈管理很重要。与此相对应,就是进行战略管控,以成败论英雄。特别是新开辟的业务,事情完全没有一轮廓,这个时候进行太细致的管理也不太现实。所以,控制方式上相对应该强调放权,管人重于管事。
相反,在组织的基层,特别是在大型公司的基层,由于组织整体的管理方式就是计划管理、指标管理,组织人数又特别多,企业判断事情的标准就是业绩是否达成,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遇到问题就是按照规章来处理。这样的组织里面,对于基层员工,往往就会管得很具体、很微观。哪怕是市场部门的成员,都要按照基本规范来完成动作。组织对于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动作,也是有着明确的要求。
【心得】
粗放式和细致化不矛盾,能效高的人就适合粗放式管理,在这个人参与新项目导致能效降低的时候,就要给予一定的细致化监督和帮助。
如果岗位很重要,出错的话后果严重,那就要更多的重视前期的评估(前馈控制),能力和人品都很重要。同期控制则应符合个人适应周期及忠诚度评估来灵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