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里的生命课:一杯酒中的自我超越

 



昨晚炒了几个下酒菜,突然起意想小酌一杯;我十多年来“一杯倒”的功底,家人已是了如指掌;我很惊讶,先生居然鼓励我去尝试,他接女儿放学。

他给我倒了25毫米,预估是三小杯。他说:给我的极限挑战,酒后保持三原则:微醺、清醒、舒服。

第一杯:笨拙的尝试,呛出眼泪

模仿“一口闷”,酒精直冲脑门,呛鼻且烧喉,呛出了眼泪。犹如初入社会的我,横冲直撞般的鲁莽。

第二杯:向“专业人士”取经

先生教我,喝完不要说话,让酒精口腔里呆一会。我误解为含而不咽,最终呛得两眼冒金星。急于求成,反被现实打脸。

第三杯:慢下来,找到节奏

我认真按照先生教的方法,分次小酌,酒味转柔带甜。

正如阿德勒所言:“合作需节奏,成长要耐心”。

我找到感觉后,开心的找酒喝。

第四杯:细品白酒的回甘

先生和女儿深怕我喝醉了,拿杯子、藏酒瓶的模样甚是可爱。

他俩拗不过我,满足我最后的极限。再给我倒了一杯。

再次细品:

微酌一小口,白酒吞咽时,如一股暖流拂过胸腔,在胃里泛起温暖的涟漪。回甘的涟漪中裹挟着谷物发酵的沉香和一丝丝的甜味,如一张散开的网在口腔里蔓延。原来生命是需要沉淀才能够被滋养。

【酒后真言】

      我不知是否醉了,反正脑子是清醒的,并无从前那般醉后的晕沉。

我还听了丽萍老师的线上直播课《如何找到学习动力和生命的意义》,还建立了一个公益学习交流群,将课程转发给学生家长们。

背关于酒的诗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笑称:妈妈,真的醉了,“李白附体”。

或许真正的成熟,不是永远保持完美形象,而是敢在至亲面前展现狂喜与脆弱。

勇于尝试,适度打破规则,让女儿看见我“不完美”的勇气;突然理解:原来真正的“超越”不是消除“自卑”,而且让它成为起舞的踏板。

提醒自己不能变成一个“酒鬼”,懂得约束,学会清醒与微醺之间找到平衡:

每个月限一次小酌,践行《自卑与超越》中的“自我约束力”;明天与女儿分享饮酒感悟,传递“规则与弹性”的平衡。

    此次的体验,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结尾所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而这种超越,始于对目标的清晰认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