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被打上来的这些字啊,是有感于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点了。如果用不经意去对待它,其实几分钟之后就会忘了。流年似水,太过匆匆,我们就是太容易忘记过去的事物,尤其是那种一瞬即逝的想法。“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所以啊,我要对我的小想法道一声珍重——把你记下来吧!
这几天复习太闲(只有一门考试),为了打发时间,翻来了月余前买的《沈从文全集》的书信部分。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文人书信啊,所以感觉有一丝惊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信的内容真的很杂碎,不重要,为谈心、为抱怨而作;其二,写信的时间间隔略微有点短。(当然,在1931年以后,或许由于时局,通信也因此受限,不再那么频繁了。)
说实话,刚买来之时,我也看过,不知道那时为何耐不住心。这次,我像是突然长了一颗好心,认认真真地读了下去。结果发现,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毛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信是最表露心声的载体,所以作为读者能够窥探别人的“秘密”,这对于人性的爱好已经是极大的满足了,何况作者的语言还是一种“武器”。
在这强大的满足感中,我体验着。
更让我体验的是,是一个名字加一个名字:徐志摩和林徽因。(因为在沈从文的书信里出现了这两个人)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啊,我感觉好久没有“看到”这位浪漫的人,和他的故事了。我都有点淡忘了,所以我觉得要简单地回忆一下。
首先,请允许我发表了一个不重要的个人言论:
正如图片上所展示的,正值徐志摩的三周年纪念日,所以包括沈从文在内的文人朋友们想给他过个纪念日。所以我觉得文人真的很有心,好像每一个日子都有一份重量。(请原谅我这不着边际的感想)
其实,这也便是我开始时所说的那个要记录下来的想法。
关于徐志摩,我想,每一位文科生心中都形成一种回忆,不管是他动人的诗语,还是他那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其实,我并不了解徐志摩。只是耳语,从老师、同学处捉来此人的一丁点形象。听说——
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
这或许还漏掉了一个人物,名叫凌叔华,也在徐志摩的爱情名单上。
现代人遇到用情不一的男人,都喜欢恶劣地用渣字去形容。
但,我认为,徐志摩只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诗人的灵魂是感性的,你无法困住他们——爱一个人,爱两个人……
正如同,我爱着许多人一样——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那个只为爱而活的徐志摩。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要听了吗?”——那个有出众的才华,倾城的容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的才女林徽因。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地方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那个来自乡下,却凭借真挚的爱与热情让这份爱情得以“喝杯甜酒”的沈从文。
他们,都很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