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睦邻嫁异邦 文成公主美名扬】
文/谭桂昂
今天(3月2日)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1378年前的今天(公元641年3月2日),一个只有16岁的文弱漂亮的小姑娘,在别的姑娘哭天喊地不愿进藏的时候,唯独她敢挺身而出,赢得了民族团结和安宁的局面,也赢得了上千年来后人对她的敬仰。她是谁?
她就是美丽善良的大唐文成公主,名李雪雁,祖籍山东济宁(今任城),其父史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李雪雁就生在任城,是个地地道道的济宁任城姑娘。
在和亲一事上,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他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原,断可知矣。”因此他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支援吐蕃发展争取到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陪嫁有“十二岁释迦佛等身像;识别善恶的日月宝镜,各类珍宝及金玉饰物;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此外还带去了大量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资金与物资为促进吐蕃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推动了吐蕃许多重大工程建设。迎娶到文成公主后,松赞干布乐不可支地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于是,一座震古烁金、美轮美奂、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布达拉宫从此诞生。
文成公主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后来又建了小昭寺。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都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给吐蕃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她带来的农技人员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带来的丰收高产,使吐蕃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
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当地藏民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光泽细柔,花色浓艳。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极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给吐蕃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先进文化。她带来的文士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教授大臣与贵族子弟汉族先进文化。连松赞干布也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此后200多年间,边关安宁,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拉萨至今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一直被藏民尊称为“甲木萨”,汉语的意思是“汉女神仙”。
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整整四十年,自从嫁到吐蕃,她再也没有回过娘家,大大促进了藏区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这个在国家需要之时,勇敢地挺身而出的山东姑娘,永远值得后世敬仰(以上内容摘自《齐鲁壹点》。
济宁北湖丽景中,湖心公园塑文成公主金像,以示后人敬仰,今作诗文以记之。
文成公主赞
唐蕃睦邻嫁异邦,
玉帛和亲美名扬。
一女抵下十万兵,
金麦换来青稞香。
诗书典籍传高土,
农工巧匠拓西疆。
喜看今日布达拉,
大小昭寺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