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古典写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虽然只才看了一个小篇章,但是感觉书里的观点通透接地气,给人一种打开新视角的感觉。
关于有意思比有意义重要这句话,古典是这样论述的:
【我发现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意义和模型,而且很有可能,学得越多越困惑,意义太多,就很难指导具体的生活。你要找到的,是现在最有感觉的那一个。】
【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是把过程本身当成奖励,表现就越好;反过来,越是求结果,越是给自己设定“一定要成功”的框框,越会“死”得惨。】
【你经历的“有意思”的事情越多,你就拥有越大的自主权、能力和安全感,你也能慢慢打开更多有意思的事,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于是,我也开始思索:有意思比有意义重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那些裹挟我们的让我们分不清虚实的是不是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呢?
可能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自己验证的话题吧。
最近我的微信读书开始慢下来了,相较于之前的一个月读多少本,我更倾向于不去计较数量,而只是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读书,静下心来读书。
静下心来读书,只是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听作者的心声,看文章的魅力,和自己来一场精神上的的对话,真正的进入到作者的写作世界,去感受,去领悟,去读去看去听,去发现自己,去发掘更好的自己。
不再计较读书的数量之后,才能享受读书的时光,这样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