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中外的史前文化中,都发现了彩陶。
中国的史前彩陶分布地域很广,南北东西都有发现。
如果需要了解关于彩陶艺术的传统。就不可避免的要探讨一下彩陶的起源。
瑞典学者安特生,于1921年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之后,提出了用“仰韶文化”命名的“彩陶文化”。
由于彩陶的发现,安特生开始思考:中国为什么会突然发现彩陶?彩陶究竟是如何起源?如何发展?
他推测中国彩陶并非本土起源,其技术与文化传统应当是来自遥远的西方。于是安特生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到中国西北。他推测那里应存在着一条彩陶自西向东传播的通道。
在甘肃和青海一带,安特生发现六种考古学文化,都有彩陶。他认为这些考古学文化包括仰韶在内,代表了6个发展阶段,它们是齐家期、仰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和沙井期。
这便是安特生创建的“六期说”,它的影响是很大。
但是安特生认为齐家期的彩陶纹饰简单质朴,应该是彩陶开始出现的证据,所以是在仰韶期之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认识是颠倒了早晚的。
包括安特生在内的一些国外的研究者,急于将中国彩陶与西亚彩陶相提并论,由此倡导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很早就表现有西来特征的学说)。
但是他所找到的证据,在后来者看来其实并不能成立,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层面上,暴露出许多无法弥合的漏洞。
中国考古学家在大半个世纪以前,就纠正了安特生在学术上出现的错误。
1937年,尹达先生即撰文指出,仰韶村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遗存,甘肃史前文化的齐家期不会早于仰韶期。
1945年以后,夏鼐先生通过在甘肃的一系列发掘,澄清了安特生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所犯的层位颠倒的错误。
夏鼐先生指出,甘肃地区史前文化正确的时间顺序应当是仰韶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后面的辛店、寺洼、沙井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安特生所说的甘肃古文化六期中的“仰韶期”,主要内涵是20多年后夏鼐命名的马家窑文化。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常常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就是所谓的仰韶文化的地方类型。当然,这个说法并不能等同于起先发现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它并不是仰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