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宋)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注释: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双调小令,后用作词牌名。此词上下片共五句,三平韵,有字数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字、六十二字。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
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破:绽开,开放。
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县境叫玉溪。
花态度:谓花的柔媚之态。态度:姿态。
雪精神:如雪一样高洁的精神。
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赞女子容色之美,也用来形容山川秀丽,此指梅花。
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浑:简直,全。
赏析:
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词人隐居在江西上绕北灵山下的带湖,此词作于此期间。
上片: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人日渐衰老,惜花的心已减了许多,因为爱梅便绕着江村探寻。此两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已”、“犹”二字,表达了内心对梅的喜爱之情。因“爱梅”而“探梅”,“绕”字点题“探梅”。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玉溪边一枝梅花已开放,告诉人们春天已来临。全没有花的娇媚,尽是雪的淡雅、高洁。此三句具体写对梅花喜爱的原因,“更无”、“全有”两句对比,点明了打动词人的并不是梅花的外表,而是它内在的高雅、脱俗,同时也体现了词人高尚的情操。一“破”字将梅初放时,刹那间的动态过程,极传神地描绘了出来,与张先《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中之“破”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片: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面对着空山中这美丽的梅花,现只为梅写下清新的诗句。此处与上片“爱梅”句对应,进一步体现了对梅花的喜爱。“空山”句化用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以秀色喻梅,生动而形象。
“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竹丛中流水带走了溪水上空的云,醉中已全不记得了,回去的路上,一轮黄昏的月亮伴着我。此几句描写了春山美丽的景色,竹林、流水、清澈的玉溪、天空的云朵,黄昏时的月亮,寂静而美好,一“带”字瞬时将流水写活了,此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水映白云,云随水走的美丽图画,清澈的溪水似在眼前,仿佛有流水的潺潺声传来。而“醉”字则令人不由自主地想:是词人醉于酒,还是醉于花呢?或两者兼而有之?结句以景结情,黄昏月归人,意境顿觉幽远、空灵。
词人因爱梅而探梅,因探梅,而得梅、赏梅,咏梅。一场探梅之旅,实是一场词人追寻美的旅行,找到梅,便找到心中的自己,梅的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雪精神”,正是词人心中理想的化身,也是词人高洁情操的映照。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