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个孩子的家庭,父母为表示公平,对待每个孩子使用的是平均的法子,比如,买书包,每人一个;买文具,每人一套;买衣服,每人一套;吃东西,也是每个人都一样多。父母对于公平的想法,往往都是单纯地认为物质上的“平均”或者是“一样多”。
然而,公平并不是指一样多!
公平并非表面上的,你有,我也有,而且一样多的物质上范畴,公平在于实际意义上的平等,达到各自的需求。
比如,家里有两个孩子,买玩具时为体现“公平”原则,表明父母对他们的爱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买一个相同的玩具,这样在父母看来就不会引起孩子间为玩具的争斗。然而,后续的发展可能演变成另一种斗争——相互比较:当两个孩子各自拿着自己的玩具把玩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个稍微强势的孩子就会奔向另一个,把玩具枪过来,仔细研究一翻,以确定自己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而不是父母有偏爱把更好地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父母在一些看似细小的事情上展示公平原则,却会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孩童时期价格不高的小东西或者玩具的斤斤计较,物质平等的“平均”,会变成孩子长大后对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寸步不让的原则,甚至会出现“不公平”的言辞来斥责父母。
父母的愿意是保持物质的均等,以展现“爱”的平等,但带来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偏心,不公平”。父母在均等的时候没有考虑“平均不是公平”,公平是孩子需求的满足,而且这样的需求还要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如,孩子是否需要这个东西,如果有需求,需要两个一样的吗?家庭资源是否能够共享?
父母展示给孩子的爱,并非必须要注重表面的均等想象,以“物质相等”作为对待孩子的原则,表明对待孩子都是一样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爱,需要父母的保护,同时父母也需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父母与孩子作为一个家庭,在考虑家庭资源时,引导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都要学习为整个家庭着想,共享资源、彼此体谅、相互扶持,培养良好的亲密感情。这种亲密之情不仅仅是亲子之情,还有手足之情。而不是以物质分配的均衡标准来检查父母的爱,是否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