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次学生观看我班同学参加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也触动了我: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爱心、热爱公益活动的好孩子。但是帮助他人,我们要从帮助自己、帮助家人开始。所以我积极倡导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参与家庭中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首先,我们积极讨论应该做哪些家务活?打扫卫生、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老师,我洗碗,家长总是说,一会说瞧你弄的全身都是水,一会又说刷得不干净还浪费水,往一边吧。”
“是呀,俺家长也是这,觉得干不好,还光耽误活儿,不让干。”其他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是是,确实是。”
“你弄得啥呀,还得我重新弄一遍,有时候还骂我连个衣裳都叠不好,笨死了,走吧。”其他同学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我笑了笑,听到同学们的吐槽了解到孩子真不容易,我告诉学生,我代替家长先向同学们道个歉,原来不是学生不喜欢做家务,只是家长不愿意放手呀。不过,我们要和家长沟通一下,父母的这些焦虑仅仅说明他们关心我们,生活压力又很大,有时候口不达意,我们要理解父母。我们可以先整理自己,不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使得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然后再慢慢和父母一起做家务活,先留心观察再和父母一起做直至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家务活。然后 自豪地告诉家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在家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你们,我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同学们,只要我们认准了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总会有方法解决的。学生也是很给力,周末回家立刻行动了起来。
事无巨细。这种小的家务活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该且必须完成一份家务劳动,为家庭集体承担一份责任,从而逐步形成一种家庭责任感。这种家庭责任感,便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