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这么爱哭?是家庭的娇生惯养和溺爱吗?可能不是,她们是属于天生“超敏感”的孩子。
超敏感的孩子有很多,但是他们的这种超敏感,由于周围人认知的局限,没有被识别出来,进而没能被正确对待,这导致孩子成长路上出现了一些绊脚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超敏感这个话题。
什么是超敏感?
超敏感,原来叫做过度敏感,属于心理学范畴,这个概念于1996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爱兰·阿荣提出并且阐明。过度敏感是指敏感性强于别人,这个术语并不具有贬义性,它只是人的一种性格,因此专门研究该主题的心理学家更喜欢用超敏感这个术语来表达儿童的过度敏感反应。
根据最新的超敏反应研究,具有超敏感特质的人占全球人口的15%至20%的人口。当然,孩子们也不例外。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超敏感
爱兰·阿荣博士在他的著作《超敏感孩子》一书中提出,通过识别孩子的某些行为,就能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敏感孩子。
1、超乎年龄的忧郁感
超敏感的孩子可以发展到超乎年龄的忧虑感,他们会用直觉去询问很多问题、而且他 们很难快速做出对一件事物的选择,他们需要安静的思考时间,而且他们能感受到其他人身体或情感上的痛苦,他们也更容易被嘈杂的环境所影响,他们对疼痛也异常的敏感。
2、受情绪,变化,刺激的影响严重
超敏感孩子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心生活,重要的想象力,他们会因为光,声音,人群容易沮丧或不堪重负。当他们看电影,绘本,听音乐,会被艺术深深感动;他们也可能在被别人观察时变得尴尬和局促不安;而婴儿的超敏反应主要表现在他对噪音、光线和沐浴水温度的反应。
3、识别其他人情绪的变化
超敏感的孩子有能力倾听别人的内心,能够掌握真实情况或人心理变化的微妙之处。因此超敏感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比其他孩子更懂事,他们会在看到别人不开心的时候,给与安慰,但是也会因为其他人的负面情绪而影响自己,因为他们会思考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某些行为才造成别人情绪的变化。
如果您在上述的儿童过分敏感行为和特征中找到了孩子的身影,哪怕只是一两条特征符合,那也说明孩子是超敏感孩子。
造成孩子超敏感的原因
爱兰·阿荣博士在《超敏感孩子》一书中指出,超敏感型人格,其实是内向性格的某种形式的变体。曾几何时,在“超敏感”这个词诞生前,我们往往用“内向”来概括那些“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敢在人前表现的懦弱、胆小怕事的一群人”。造成孩子超敏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
科学家已经在人类的染色体中,发现了能够影响敏感性格的DNA,这就是的超敏感特质具有可遗传性。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通过追踪1000名孩子的成长轨迹,发现了26%的孩子具有超敏感特质。然后又对这26%的孩子的父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父母中,具有超敏感特质的人高达834%。相反,在另外不具有超敏感特质的74%的孩子中,其父母的超敏感特质只占14%。
这充分说明,超敏感是可遗传的。
2、婴儿时期的护理
研究表明,当人类仍处在婴儿时期的时候,对外界就拥有了超强的感知能力。当婴儿出现怕冷、怕热、肚子饿等需求时,如果此时恰好自己的需求可以被满足,那么婴儿不安和痛苦就会随之消失。反之,如果当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婴儿就会滋生一种对外界的不安和焦虑感。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形成脆弱而敏感的内心,容易形成超敏感性格。
3、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对孩子超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家长们过度的保护和溺爱;也可能是家庭环境过于封闭;或者家长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消极暗示。
阿亮的妈妈是一家外企的管理人员,白天工作压力大,事物繁忙。回到家后,妈妈习惯性地把工作上不满的情绪,带回家里,发泄到阿亮身上。妈妈的这种行为让阿亮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愈发的变得敏感起来。自卑与害怕被批评,成为了阿亮生活的主旋律。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打骂也是天经地义,却不曾想,家长不经意的言语斥责,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超敏感对孩子的影响
超敏感不是一种精神障碍,但是这种性格特点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一种适应世界的痛苦和困难。
1、超敏感孩子痛苦多
超敏感的孩子将某些情况、某些噪音视为一种侵犯。例如,父母稍微提高声音会被超敏感的孩子理解为争吵或言语攻击。 此外,还有共同生活的困难带来的痛苦。当孩子的反应迅速而强烈时,就很难与他人、游戏、朋友和学校建立联系。
2、超敏感儿童有社交情绪风险
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者成为光杆司令。在智力水平上,即使他们通常是聪明的孩子,有着良好的头脑,他们仍然需要能够实现这些能力。然而,他们的超敏感反应可能使他们受到控制和阻碍,一个超敏感的孩子不能忍受被误解,他们在成长路上可能会绊倒。
我们已经之前说过,超敏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孩子,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很大、造成心情和身体的双重负担。所以为避免或者缓解孩子的超敏感性格,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必要的。
如何帮助超敏感孩子
精神分析学家萨维里奥·托马塞拉在他的著作《让超敏感孩子盛放》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记住,“超敏感潜质可能在所有婴幼儿孩子身上存在,但是会在孩子7岁后,变得特别明显。”托马塞拉博士认为在7岁之前,对于孩子的正确引导,能够有效减少超敏感性格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下面是托马塞拉博士给家长们的6种建议:
1、接纳并且让孩子接纳自己的超敏感性格
积极的教育和蒙台梭利哲学对超敏感的孩子非常有用。有时,家长对超敏感孩子的极端反应感到不耐烦是很正常的,但孩子非常需要被理解和安慰。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超敏感孩子,他可能会经常生气,委屈或者沉默。家长面对孩子各种情绪的变化,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而不是呵斥孩子,或对孩子隐瞒他这种高度敏感的异常行为,因为呵斥或隐瞒、只会进一步加深孩子敏感的内心、从而使他更加的孤立无援。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种特殊性成给他一种与众不同的力量,帮助他们确定自己情绪的崩溃点、以避免将来受到挫折。
2、教会超敏感儿童表达情绪
当父母发现孩子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儿童时,应该走进孩子内心、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更应信任和鼓励孩子,放心放手的让孩子去体验人生。家长要教会孩子用语言或游戏来描述他的情绪。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有种种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像朋友一样,跟孩子谈论他们的内心。同时也要教会敏感的孩子说“不”,不如当有的小伙伴故意挑衅时,我们不必去害怕的哭泣,而应坚决地说“不可以”。
当他们难以用口头表达时,可以让孩子用具体或抽象的方式画出来,把他们的感受画在纸上将会抚慰他们,然后他可以扔掉或撕掉他的画,以摆脱寄生的情绪。
跟孩子用赞美而不是贬义词来谈论超敏感,提醒她这种特质的品质,比如孩子对细节的把控和观察力。
3、 建立生活作息规律
超敏感孩子对于生活的不确定性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家长应该把孩子每日的作息规律展示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在冰箱上,他房间的门上,这个惯例会让他放心。这种做法可以让孩子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他必须做什么,这会避免孩子内心的压力。
4、 唱歌、跳舞
当孩子唱歌、跳舞或做一项特别令他高兴的活动时,他会设法使大脑与所有负面想法断开联系,所以这是他的减压方法。
除此以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尝试一项新的活动或加入一个团体,但不要强迫或催促他。因为超敏感的孩子可能希望在做新事情之前有时间去观察和思考。对他来说,一步一步来更容易。
5、给孩子安静的时间
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喜欢清净,独处。此时家长需要给他更多的私人空间,所以家长不要强迫他们去参加聚会、招呼客人,这样往往反而会使他们更加烦躁。超敏感的孩子会受到躁动和刺激的干扰,例如,从人多的环境出来之后,他可能需要独自玩耍。此外,学会识别孩子即将发生情绪变化的迹象,在危机发生前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6、不要比较
将一个超敏感孩子与另一个不敏感的孩子进行比较是不可取的,例如在同一兄弟姐妹中,家长可能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你看,你的姐姐......”即使是开玩笑,这种比较也不应该发生。对超敏感孩子来说,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超敏感是孩子的一种特质,就和开朗,乐观一样,超敏感孩子不应该得到父母的抱怨和呵斥,而是正确的引导和找到帮助他们放松的方法。
关于更多育儿问题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