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总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修订与研讨的讲话纪要
(本纪要摘录了2017年11月13日任总在人力资源纲要2.0第三次对标会及2017年11月20-21日常董会民主生活会有关人力资源纲要2.0集体讨论中的讲话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要用好精神与物质两个驱动力,精神激励要导向持续奋斗,物质激励要基于价值创造。
在精神激励方面,强调坚持核心价值观,将公司的愿景使命与员工个人工作动机相结合,这就是集体主义下面的个人主义。
品德与责任结果是干部选拔的两个基座,在此基座之上的小树们要比生长质量与速度。要构建信任、协作、奋斗的组织氛围,逐步实施以信任为基础的管理,持续激发组织与员工积极创造的精神动力。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使命感,基层员工也会有使命感,但是不用承载太多;高层领导主要做政策、规则,使命感要强,不同层次不能用同一标准。不排斥有少数二等兵使命感很强,每个人承载的动机也允许不一样,至少权重不一样。
我们假设有少量一群人是胸怀大志,但是不能号召所有二等兵都要转为统帅。大多数人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统一的,但是在传播时可以分类、分区域采用不同的要求标准。
对优秀人才、超优人才倾斜是给予机会上战场,不是立即提升职级。做出成绩后才能把职级升上来。我们要以规则为中心,而不是人治。责任结果的理解,不一定是要抱个金娃娃,抱个泥娃娃也可以。
从物质激励方面,我们还是强调物质回报的理念是多劳多得。在物质回报的分配上,多劳多得是理念,分享机制是手段。对内部可以有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获取分享制要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价值链里面去。这样让所有的内外部的优秀人才参与到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合理化。
将来会进一步改革长期激励机制和短期激励机制,长期激励机制导向持续奋斗,短期激励机制导向多产粮食。
长期激励机制现在有饱和,但饱和以后还会不会导向长期奋斗呢?所以我们现在试点在低职级员工里面从总收入中提取20%去买股,你干得好,多拿钱多拿奖金,以总收入的一部分,你就可以多购股。如果你的总收入低于当年同职级平均值的一定程度后,那你当年股票就不要买了,就放弃一年。
没有饱和线了,大家可以不断冲锋,这才是长期激励机制。长期激励的分配要重点瞄准中基层员工中持续优秀的、有使命感的那一部分人,这些人是未来主官、高级专家、高级职员的基础。我们要鼓励这一部分人,而不是撒胡椒面。
短期激励机制大家现在说3:1短期激励太强烈了,3:1是根据经验得到的,将来可以订正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系数。要针对基层、中层、高层,市场、研发、职能,作战与支撑等不同人群的贡献性质和激励诉求,来差异化薪酬结构中长期与短期的构成比重,薪酬的结构管理不能一个模子、执行不能一刀切。要大胆探索出支持“即插即用”“众筹快闪”式用工模式的薪酬激励模式。
在分配中,战略性的问题公司做战略性的安排,非战略性的东西成长必须以贡献为中心,有些业务你说得天花乱坠的好,不产生利润就没有利益分享,这样评价机制慢慢就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
对于公司业务边界内,成熟业务的获取分享制要优化,逐步引入追加奖励、战略奖励等措施,不仅让“多打粮食”的工作得到当期回报,也要让“增加土地肥力”的努力获得合理收益。追加奖励也是一种激励。另一方面,多打粮食不能以“透支恶化”土地肥力为代价,对于透支恶化土地肥力的急功近利行为,让大家都知道,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