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4
今天听九边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制崩溃、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主要代表国家有巴西、土耳其、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人均收入无法实现长期增长,甚至倒退。
因为我们国家现阶段刚好也处在“中等收入”这个阶段,因此很多经济学家或者自媒体号都对这个话题比较关注。也有很多人给国家支招,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而我对这个词感兴趣,不是因为我考虑国家层面的问题,我还不够格。我对这个词感兴趣是因为“中等收入陷阱”对应的词是技术垄断带来的“躺赢”。既然中等收入陷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那么为什么发达国家没有这种情况呢?
答案是他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成为国际分工中的既得利益者。比如他们垄断了先进的技术,躺着收专利费,他们很早进入低功耗的第三产业,却要求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国家低碳排放,或者需要购买碳排放权。
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都要经过不发达到发达的,而在工业发展早起都是高污染的。哪些发达国家每经过了一个阶段就开始制定规则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或者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
碳排放就是在向那些还在工业发展早起的国家收税。芯片产业垄断,以及技术限制也是在向没有芯片制造能力的国家收税,很多专利都是这个原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发达国家能够每周工作5天从不加班,那是因为他们早些年的发展让他们有大量的专利收入,很多先进技术领域他们有着绝对的领导权,赚取高额利润,这才能养得起更多“闲人”,而发展中国家不行,我国现在也不行。
国家层面的事我有心无力,我喜欢遇事想想和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我想到一个故事。
我平时刷手机的时候经常会刷到一个动画视频,内容是两个人在挖金子,一个人这挖一会儿,那挖一会儿,挖了很多坑但都不够深,始终没有挖到金矿。而另一个人始终在挖一个坑,最终挖到了金矿。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肤浅,而且未必正确,所以对这些鸡汤故事始终是一笑而过。今天我们不谈这个故事的正确性,就是单纯的比喻,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非常类似。很多国家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影响了发展,而当前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再来聊聊对个人又什么启发。
刚才那个故事虽然粗浅但是确实也能说明一些道理。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没有“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却有中年危机。造成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停止奋斗,很多人刚毕业的时候斗志昂扬,但是在职场经历10年左右,基本稳定的时候就开始享受已经奋斗得到的结果了。这本没有对错,但是由于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前奋斗30年享用终生的模式,现在收到了挑战,由于35岁以上的人竞争力日下,很多技术型岗位,对35岁以上的人越来越不友好,而这些人正处在人生的分水岭阶段。
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都还没有还完。这些技术岗位的中年危机,我看很多文章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提前做好规划,尤其是要学习管理技能。我没有发言权,但是对于普通人的中年危机。我认为有两点可以做:一个是再努努力就可以在某个方面成为专家,可以享受“局部垄断”的高收益;一个是再努努力就会拥有自己的爱好或者使命,接下来的努力就不再需要意志力,而是兴趣或者使命驱动了。
很多人在大公司某个岗位上当螺丝工,虽然收入很高,但是对正反馈感觉并不大。至少他们不会面对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没饭吃,连续拼几年以后就可能有络绎不断的客户送上门的情况。大公司的螺丝钉,会面临巨大压力,但是很少面临生死。所以他们在一定阶段不知道努力方向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小公司员工或者个体户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是眼界不够,很容易小富即安,或者过早认命。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但是这些人的手机只是用来扩大八卦搜集网的,很少吸收一些新东西。在他们既定的认知框架里面接收信息,然后凭感觉处理,再转述出去,满足自己的表达欲。
这些人有认知上的不足,有信息上的缺陷,要想破局只有大量新鲜信息的输入。以前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我唯一欣赏你的一点是你不油腻。我想我之所以不油腻可能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信息的输入,不停滞不前就不会油腻。我们喜欢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期望,一旦他们不再有希望,就肯定会变得油腻,与年龄无关。保持希望,保持奋斗就是克服油腻,克服中年危机的良方,而始终保持新鲜信息的输入,批判性的接受就是保持希望、保持奋斗的持续动力来源。